1979年,他在北大法律学系首创本科生国际法专业,并在全国率先招收硕士研究生。1980年,他和陈体强教授协助宦乡教授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际法学会。王先生先任副会长,后任会长。以后又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际法学术刊物——《中国国际法年刊》。王先生亲自负责。1981年,他应司法部和教育部的邀请,组织全国的力量编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本国际法教材。
1982年,他作为我国第一批博士研究生导师,率先在中国开始招收国际法的博士研究生。1983年,他在北大建立我国第一个国际法研究所,并亲自担任所长。
作为一个远见卓识的学者,王先生深知中国的国际法学教学和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要赶上世界国际法学研究的步伐,必须加强中国同外国的交流和联系。从七十年代末开始,他邀请了国外许多著名学者来北大和其它学校讲学,还一批又一批地派遣学生到美国、加拿大及欧洲的一些国家学习。1983年,王先生和其他几位教授一起推动成立了中美法学教育交流委员会,在中国和美国的法学教育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该项目存在十四年为中国培养了大批法律人才。
王先生对国际法的教学十分重视,他不仅亲自编写教材,拟订教学计划,还坚持上台讲课。直到1995年,王先生八十二岁时,还为法律系的本科生讲国际法课。王先生的辛勤劳动结下了丰硕的果实。这些年来,北大国际法学已成为全国一流的学科。近二十年来,北大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国际法人才。
王先生的种种努力使得国际法学在中国有了很大的普及和发展。同时,他自己对国际法学的造诣也攀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并得到了世界的承认。
从1978年来,王先生应邀先后到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学讲学。这些学校包括美国的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纽约大学、宾州大学、布理冶波特大学;加拿大的达尔豪斯大学、多伦多大学、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日本的东京大学。特别应该提到的是,王先生被海牙国际法学院聘为客座教授,为1989年该院夏季讲习班讲课。王先生在海牙演讲的题目是:《国际法与中国:历史和当代》。海牙国际法学院堪称世界上国际法的最高学府,每年邀请世界最著名的国际法学者讲学,讲稿收入当年出版的《海牙国际法演讲集》,成为国际法上最重要、最具权威的参考文献。王先生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中国国际法学者。
1995年,联合国为了纪念《联合国国际法十年》,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国际公法大会。王先生作为大会邀请的代表,在联合国大会的讲台上发表了题为《国际法教学与国际法普遍性》的演说。他渊博的学识、儒雅的风度,以及他那一口流利的英语,令到场的每一位听众折服,讲演过程经常被阵阵掌声打断。从王先生身上,世界看到的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国际法学家的风采。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