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们进入重头戏——专业课。
专业课考试只有一门,但是挖得很“深”,出题也很灵活,全部都是主观题,一般分为简答、论述几种,某些实务性强的课程(如民法)已经出现了案例题。简答题可能会涉及一些概念,但不会有死记硬背的题目。至于论述题,笔者采访了几位不同专业命题组的老师,他们对出题方向都发表了十分类似的观点,经整理,大约如下:
一、理论性很强,要求学生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
二、内容一般与以下内容有关:
1本专业理论目前发展的前沿
2本专业理论界争议的焦点问题
3理论应用于实践中的现实热点问题
各专业一般都不对专业考试指定参考书,因为问题的答案不可能来自哪一本书上。学生需要博览群书,广泛积累方能应付,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将是评分的重要标准。由于试题的主观性,过于新奇、偏激的观点固然可能有风险,观点含混不清甚至没有观点也同样不可能受青睐。
@部分专业介?p class='zhang' align=center>#
@@ (一)民商?p class='zhang' align=center>##
民商法专业含三个研究方向:民法、商法和知识产权法,其中知识产权法单独招生,这里着重谈民、商法两个专业方向。
民商法本非我校传统强项,但近几年来,随着一批著名学者(如尹田、刘凯湘)的引进和本校中青年学者的日益成熟,民商法专业实力大增,成为本院师资力量强大的专业之一,再加上现今社会对民商法方面人才的需求量较大,本院民商法专业亦成为考研高温不下的一个热点。本专业每年招收15—20个名额(含保送)。但报考人数至少能达到200甚至更多,分数也居高不下,一般360分以上才有希望被录取。
每年考上的人数中,北大学生约占三分之一,且近几年有增多的趋势,也出现了许多高分。老师认为,北大学生很优秀,知识面宽,功底深厚,很有潜力。
今年本专业的题型分布为:一道25分的大论述题,两道15分的小论述题,三道10分的简答题,一道10分的案例分析题。这是案例分析题出现的第二年。预计短期内案例题不会增多,因其在出题与评卷方面都很难把握。从这两年看来,案例题一般采取“小切口”的出题方式,挖得比较深,紧扣“前沿”与“争议”,例如去年出现的缔约过失责任和诚信原则。今年则是关于保险公司是盈利机构还是慈善机构的问题,旨在考察大家的商法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