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书山不肯休
熊江宁 费维绮
【全文】
题记:"人生苦短,我与刑法学结缘数十年,感情很深,一定要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完善的
刑法和刑法学而奋斗终身,别无他求。"
--高铭暄
眼前这位老人就是享誉我国刑法学界的高铭暄教授:满头银发在四壁图书的小屋里奕奕生辉,仿佛一颗睿智的火种向四周不停地辐射--光、热、一种别样的品格。
@寻路?p class='zhang' align=center>#
高教授于1928年出生于浙江玉环的一个小渔村,连天的烽火打破了渔村的平静。高教授的父亲是一名正直的法官。也许正是家庭环境的影响,高教授在中学毕业后选择了浙江大学法律系,从此踏上了为正义、真理不断探索的道路。
1949年全国解放,浙大法律系停办,刚领略到法律的广博精深,又对
刑法产生了浓厚兴趣的高教授选择了北上求学之路。
北大的人文环境和学术空气对一个嗜学的人来说简直是乐园。高教授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两年以后他以全班第一的学习成绩获得了北大的毕业证。寻路书山不肯休的学子,向学校领导提出去人大法律系继续深造的请求,领导欣然同意。高教授探索的脚步不断向前迈进……
@耕耘?p class='zhang' align=center>#
文革浩劫,高铭暄教授失去了许多宝贵的时间以及精心收集的刑事立法资料。风暴乍去,年届天命的老人又重整旗鼓,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刑法学研究中来。
1954年10月,高教授参与了
刑法的起草工作。从初稿到三十三稿,即将诞生的刑法典在文革中夭折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刑法典的起草工作又提上议事日程。1979年7月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终于正式颁布。为了配合
刑法的施行,高铭暄教授应邀在全国法制宣教班作了长期
刑法讲座,产生强烈反响。1983年他晋升为教授,同年担任了人大法律系系主任的职务。他在学校工作之余,创办了北京市地石律师事务所,主办了《法律学习与研究》(现名《法学家》)杂志,兼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总干事等职。1984年国家科委授予他"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