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债权质权的设定及效力

 
  (2)质物隐有瑕疵而生的损害赔偿。质物隐有瑕疵,在权利质为权利瑕疵。如权利归属或权利负担有争议但不构成质权的善意取得的情况。***有学者认为此瑕疵必须是出质人出质时因过失而不知,如出质人无过失而不知,则不应负责。参见李肇伟:《民法物权》,1979年10月15日第1版,第459页。**我国法应该将其纳入质权担保的范围。
 
  (3)质权所担保债权的范围可有当事人约定。但质权设定后,第三人如以特约扩张被担保债权的范围时,非得后位担保权人承诺,对于其担保关系不生效力。如出质人以他人的权利设质后,未得该人同意,出质人与质权人以特约增加利益或违约金,质权对此追加的债务,应不予担保。
 
  2标的物的范围。一般认为,债权质权的效力及于标的债权全部及其利息、担保等从权利以及代位物。
 
  (1)入质债权的利息。入质债权如有利息,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该利息债权作为主债权的从权利为质权所及,质权人有收取之权。但质权对该利息只有质权而非有所有权,故而应以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依质权实现方法加以收取和实现。
 
  (2)入质债权的担保等从权利。入质债权有质权或抵押权等从权利,该从权利也应随债权入质。但通说认为,此时如为质权,则应将标的物交付与债权质权人;如为抵押权,则应为设质登记。如未为标的物移转及设质登记,该从质权及抵押权是否为质权效力所及,学者看法不同。有学者认为,只有将质权标的物移转及为设质登记,债权质权方可及于该从权利。***参见姚瑞光:《民法物权论》,1963年10月版,第311页。**也有学者认为,附随性乃担保物权之性质,故其随主债权移转的效果乃基于法律规定而非依法律行为产生。因此不必将标的物移转或为登记即足以发生随主债权入质的效果。如此解释可防止债权已移转入质,质权或抵押权却因未为标的物移转或登记而未入质,质权或抵押权无担保债权,有违担保物从属性的情事。但为了实现及保护其质权,债权质权人可请求质物交付及为登记。本文从后说。担保物随债权入质,当然为质权效力所及。标的债权的担保物权的标的物交付及登记为对抗要件而非成立要件。
 
   (二)债权质权对质权人的效力
 
  债权质权对当事人的效力体现为债权质权对质权人、出质人、及第三债务人的效力三个方面。限于篇幅,本文仅就债权质权对质权人的效力加以讨论。一般而言,质权人有质物留置权、孳息收取权、转质权、债权质权遭侵害时的救济权以及保全债权标的物的义务等。限于篇幅,本文仅就质权人的优先受偿权做简要探讨。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