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Internet环境下的国际所得税法变革――基于“数字生物圈”模型的分析

  2.数字生物圈模型的提出
  俄罗斯地理化学家Dr. Vladimir Vernadsky 在其最近发表的《生物圈》(The biosphere)一书中借用了“生物圈”这一概念,揭示了地球上的生命系统运作的机理。Vernadsky认为,生命系统的自我强化和自我抑制的功能使得生物圈中的生命得以延续。生物圈的最新发展加入了两个新的要素,即技术圈(technosphere)和规范圈(noosphere)。技术圈的发展会与生物圈自我抑制的功能相冲突,但同时规范圈会解决这一矛盾。
  数字生物圈模型就是借助这一概念建立的。Arthur J. cockfield教授认为,前述几个要素的互动作用与人类所处的生物圈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非常类似,Internet可以看作一个人造的生物圈。网络可以比作技术圈,它的发展与传统世界的税法规范产生了矛盾;Internet环境下的税法或税法变革可以比作规范圈,它化解了这一矛盾。
  (三)结论:税法在数字世界的角色以及税法变革的方向
  数字生物圈模型的主旨就在于分析税法在数字世界的角色,从而指出税法变革的方向。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未来税法在理念上与传统税法是相通的。
  未来税法或者税法变革的努力仍然是在于确立一个税收机制以保证政府能够有效地获得稳定的税收收入来支付公共产品的开支。从另一方面看,之所以会变革传统税法,就是因为Internet带来的税法冲击使得政府的税收减少,危及到了公共产品的支出。
  2.税法改革要照顾到传统税法的反对变化的特性,结合网络的特点,努力维护现行税制,而不是完全推倒重来。
  3.未来税法要坚持税收中性的原则。
  税收中性是税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税法规范不会影响市场结构和商业活动的经济选择。 未来税法应当中性地对待传统交易方式和新兴的在线交易方式,一方面不应对在线交易方式征收特别的税收,另一方面又要强调对在线交易的有效征税,避免使计算机空间成为一个免税区,间接加重传统交易方式的负担。
  4.未来税法的改革应当促进税法的简单化,使得税法易于税务机关执行和纳税人遵守,避免给纳税人带来过高的守法成本,有碍交易的进行。
  总之,未来税法改革应当充分结合网络的特性和计算机空间的独特的价值要求,通过调整传统税法规范和采取相应的税收技术措施来应对在线交易的发展,同时又不能过分破坏计算机空间的价值体系,
  维护网络和计算机空间的健康发展。
  二、“数字生物圈”模型视角下的国际所得税法变革
  (一)传统国际所得税法规范
  传统国际所得税法规范是以传统交易方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这种交易方式一般都离不开一定的地理位置(geographic location)和实体存在(physical presence)。
  传统国际所得税法规范的核心是国际税收管辖权的划分,因为它是确定国家间税收利益的分配关系的基础,而国家间的税收利益分配关系是国际税法的本质关系。 国际税收管辖权有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和居民税收管辖权两种,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同时行使两种税收管辖权。为了避免对跨国纳税人的同一所得重复征税,1997年经合组织公布了《关于对所得和财产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范本》和1979年联合国通过的《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重征税的协定范本》确立了来源地税收管辖权优先的原则。因此,在对某项跨国所得行使税收管辖权时,来源地的确定至关重要。而来源地的确定则离不开某一有形实体在某一地理位置的存在。对此,经合组织范本首先提出的通过“常设机构”(permanent establishment)标准来判断营业利润的来源地的做法已经被普遍接受。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