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进退两难,何时改变

  这一切的关键是一个字——“壳”。
  郑百文事件充分说明了上市公司壳资源价值在上市门槛降低后并没有出现贬值。守着稀有的壳资源,丑小鸭总能变成白天鹅。上市这张珍贵的通行证在市场中有特殊的价值。之所以产生壳资源,是因为许多“瓤”难以通过正常的渠道上市,其中确有上市成本太高等原因,也有“瓤”本身并不符合上市要求,难以通过正常审查的原因。郑百文告诉我们市场的退出机制事实上受到进入机制的很大影响,市场法律体系仍存在着缺陷。股票发行制度已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意味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准入制度逐渐市场化,但也是“逐渐”。退出机制的真正建立和完善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个《办法》就能包治百病的。规定有了,大家还是忍不住烦恼,关键是要不要严格去执行;怎么执行;如何完善相关配套环节去执行。谁让咱们有“特殊国情”呢。中国实行的是一个渐进式的改革,它不是一夜之间产生突变,在很多时候要考虑各方面的承受力。就象郑百文,舆论认为他应该退出,但实际上大多数股东都希望郑百文不要退出,不要破产,谁的钱谁心疼。
  抬头看看,在纳斯达克市场总共5000多家上市的企业,居然已经有1000多家退市而去。人家的手笔为什么这么大呢?
  纳斯达克市场是由“全国市场”和“小型资本市场”构成的,两个市场虽然执行不同的上市规则,但两个市场之间是互动的,在小型资本市场上成长起来的公司,可以到全国市场上挂牌交易,同样,全国市场上被摘牌的公司,允许到小型资本市场上进行交易,也还可以到“实时报价的电子柜台市场”进行交易,在柜台交易中,也可能由全国范围的交易降至粉红色报价单交易,即不公开交易,最后,可以到美国证券交易所重新上市。因此,纳斯达克市场停止交易的公司,并不等于宣判公司死刑,持有摘牌公司股票的股东,仍然可以通过其他市场伺机转让股权,从而减少因公司摘牌带来的损失。  
  有生有死才有生命的趣味,“长生不老”的快感会使人失去了对自己生命力的珍惜。证券市场必须有进有退,上市公司必须能生能死,能上能下,才能永保旺盛的生命力。但是死也有各种各样的结局,是“重如泰山”还是“轻如鸿毛”?人家的证券市场渠道比较畅通、层次比较丰富,多层次的市场既有惩戒的作用,又能给不同的投资者提供多样的风险收益组合。死也能“死得其所”。
  而在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的今天,亏损企业退出证券交易市场,就等于宣告上市公司死刑,所以谁敢做第一个“舍身取义”的人?大家都在绞尽脑汁躲开这条路,象郑百文。看来,尽快建立一个健全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是当务之急。最理想的做法是,若主板市场或二板市场或场外交易市场的公司发生破产、解散、关闭的,应该直接退出证券市场;若主板市场的公司启用下市制度,则应退出至二板市场;若二板市场的公司启用下市制度,则应退出至场外交易市场;若主板市场或二板市场的公司实行转换下市、股权置换下市或购并下市的,则应退出至场外交易市场。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