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贺卫方谈“罢招”研究生事件:我终于知道这个制度不会做任何改变

  记:到今年的时候,你终于“忍无可忍”?
  贺:我一直以为,在2006年招生的时候,我们会改变这个方式,但是6月24日,我们最后决定明年的招考方式的时候,我终于知道这个制度不会做任何改变,而自己努力了这么久,十分失望。
  
  教育产业化招人太多
  博士头衔本是赋予终身搞研究教育的人,而现在部长省长们都来读博士
  
  记:我去年也曾采访过北京大学法学院的朱苏力院长,当时他对我表示,他也一直在希望教师可以在研究生教育中获得更大的招生自主权,应该说跟你的观点基本一致。问你一个私人问题,你公开提出罢招,作为你的顶头上司,他的态度是什么呢?
  贺:他表达了非常理解的心情吧。我们都在感叹,现在教育大规模产业化,招人太多,导致的是有个性的、在专业知识中特立独行的人机会却越来越少。
  记:你不喜欢太多人读研究生?
  贺:现在的教育体制出了很大的问题。现在很多偏远地区的孩子,要靠希望工程读完小学,可是学历方面却出现了大跃进。即使在西方,博士头衔一般都是赋予那些终身搞研究搞教育的人,可是现在你看看多少部长省长都来读博士。
  记:有这种思想这种观点的人有这么多,为什么别人没有站出来喊罢招,而你却做了?
  贺:(笑)这个你应该去问别人,不该问我。我是非常自然的一种状态吧。对不合理的东西,对一个学者来说,他有一种义务,你要表达出自己对它的不喜欢,而不是忍气吞声。从大的方面说,国民的整体的一种表现,会塑造一种政府的形态,大家对不合理的东西不表达,你会给决策者一种误导,他们本来所做的是错的,却以为是对的,结果却是无益于社会的进步。再者我无官一身轻,孟子说,“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就算个有点言责的人吧。
  记:你觉得这是一种最恰当的表达你言责的方式?
  贺:在发生一个问题的时候,我希望大家都能够用最理性的方式来对待它,去进行一种协商,大家都不是真理的垄断者。
  记:你觉得在这个问题上,你足够理性吗?
  贺:我承认我的公开信里有些情绪,这个谁都可以看得出来。但是我不是意气用事,而是实事求是。当然有些人会觉得我的这个方式比较激烈,甚至说是我撂挑子的一种做法。
  
  带硕士仅是我的工作之一
  我在设法影响一种制度的发展,这比每年招一个硕士更有意义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