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伏尔泰的《哲学通信》

  宽容和宗教
  前几封信把重点放在英国宗教的新颖性上。英国不是唯一的有稳定教会的新教国家,但它却是宽容的国家,这表现在,它“派别”繁多:“一个英国人,像自由人,经由自己喜欢的道路走向天堂。”(第五封信)伏尔泰确实知道,圣公教是在很大程度上是多数派(“在占主导地位的圣公教之外的人数,不足全民的二十分之一”)。他用很简单的理由来解释这一点:“若不是圣公教的信徒中的一员,便不能有职位,无论是在英国,还是在爱尔兰”;然而,他却以对那很古怪的派别即贵格会成员的描述来开始他的系列通信,这旨在更好地表明,即使它和多数派教会的主导地位兼容共存,但是,宗教宽容,通过把教义相对化,也深刻调整着宗教的地位。“善良的贵格”为伏尔泰所深爱,因为,通过向那些才智和道德之士表明,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使他们自认为优越于其他人,它使他能够削弱正统的基督徒的自傲。贵格会士拒绝洗礼和领圣体(第一封信),他们没有神甫(第二封信):他们可以理所当然地依赖圣经的权威;同样,他们的衣服、行为和习惯的奇特,实际上奠基于博爱和理性的动机(第二封信);至于他们对信徒的灵感的信念,则事实上奠基于类似马勒布朗士(Malebranche)的哲学(既是基督的,又是理性的)(第二封信)。
  然而,伏尔泰本人对贵格教的信义并不感兴趣,他的意图不是为那已去除最显著的迷信的基督教辩护。他旨在表明,正是宽容(英国宗教斗争的虽非有意但却幸运的结果),给人们的行为以真实的目标,并通过培育有益(utiles)行为来改善人的境况。“请走进伦敦的交易所,这地方比很多宫廷都更该受尊敬;在这里,您看到各民族的代表,为人们的幸福而聚集在一起。在这里,犹太人、伊斯兰人和基督人,彼此相处,就像他们是来自相同的宗教,只把异教徒的名号送给那些破产者;在这里,长老会的信徒信任浸礼教信徒,圣公会的信徒接受贵格会士的承诺。”(第六封信)
  首先,很确定的一点是,这个很著名的文本表明对中产阶级本身的信任。它确信,中产阶级正预示或引入的世界,绝对优越于那些人们竭力反对的模式,那些来自贵族(见《第十封信》论商业)和宗教的模式。但是,准确说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商业,更普遍地说,对幸福的理性探求,只有以主导观念和价值的激进变革为代价,才可以发达。就此而言,对最后一封信(第二十五封信,《论帕斯卡的<思想录>》)的重要性,无论怎么高估,都不为过。它远非附带之作,事实上揭示出他在英国遇到的思想解放的真正意义。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