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退卡问题
会员卡式消费中,经常会有退卡遭拒的问题,让一些消费者颇为头疼。那么,持卡消费者可以退卡吗?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消费者购买了会员卡就意味着消费者与经营者订立了消费服务合同,所以,只要是依法成立的合同,接受了会员卡一般情况下是不能退卡的,否则就有可能构成违约。但是在特定情况下,我认为也是可以退卡的,因为既然持卡者与经营者之间是合同关系,那么,就涉及到合同的解除问题。根据我国《
合同法》第
9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所以,只要持卡会员遇到不可抗力的情况或者认为商家不能让自己实现当初购买会员卡所享受到的会员权利时,那么,就可以依法行使解除权解除会员卡式消费服务合同,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退卡”。
土生阿耿的几个建议
实践中,会员卡式消费问题还不止这些。随着会员卡的推广以及消费者对会员卡式消费的非理性追逐,可能还会陆续出现一些问题。尽管我国现有的《
会员卡管理试行办法》对发售者的条件、审批程序、发售者与会员之间的协议等进行了严格规定,但在实践中,不具备发售条件、不按照发售规则发售的情况大量存在,“预付式会员卡”消费模式越来越多,消费者因此遭遇的风险也只增不减,消协接受此来投诉的案件也呈现出上升趋势。因此,会员卡式消费的各方当事人都应该提高法律意识、契约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
消费者购买各类会员卡时,首先要考虑清楚自己是否需要此类长期服务或者继续性服务,商家推出的服务项目是否适合自己,同时最好考察一下经营者的市场信誉和经营状况,应选择一些信誉度高、管理规范、服务质量上乘的商家消费,尽可能降低消费风险。其次,应当仔细阅读所谓的“会员须知”或者其他合同文本,检索一下是否欠缺什么条款,仔细鉴别是否存在“霸王条款”。再次,应培养证据意识,将商家的章程、协议、发票等相关证据进行有效保存,一旦遇到消费纠纷及时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或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申诉。此外,土生阿耿还认为,持卡消费者应该重点提高消费者权益意识,牢记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费者的九大权利,只要取得了会员卡,就应该把这张会员卡看作“权利卡”,而不是“招损卡”。一旦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及时寻求救济,包括与商家协商,向消协投诉调解解决,还可以申请仲裁或者到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