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考公务员之惑

  古有云:“治国之道,务在举贤;为政之道,首在择人”。现在公务员是全民皆考,不管是研究生还是博士生,都忙着考公务员。但是,公务员真的是培养人才、实现自己理想的地方吗?
  人要得到很好的发展,必须在结合自身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在实践的过程中发挥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实现质的飞跃。在外国,公务员的基本制度是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严格考核、论功行赏以及政治中立的原则。但在中国,公务员制度却和国际背道而驰,严重阻碍了公务员队伍的发展,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我国公务员选拔机制坚持和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人才的选拔和任用要经过组织严格的考察。对公务员的选拔任用强调德才兼备的标准,对思想政治方面要求严格,在选拔任用中注重思想政治表现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工作实绩,个人的能力、专业技能倒是其次。这种制度在提高个人思想觉悟有积极意义,但却导致了人才专业腐化、人员知识结构老化等严重问题。可以说,中国行政系统吸收了大量最优秀的人才,但同时也浪费、埋没了不少优秀人才。
  在国外,精英人士一般都选择做商人、律师、医生等,而不是蜂拥而至地做公务员。而中国社会“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大部分优秀人才都进入了公务员队伍,但是政府的效率和服务却从来没有获得民众的真正认可,更别说世界的认可。
  那么什么领域最有利于优秀的人才的发展呢?鱼放在什么地方生活得最好?当然是在大海里,海阔任鱼跃,而社会、市场就是人才的“大海”。如果你经商,做律师或者从事其他能全面把握社会的工作,等你对社会有了深刻的理解后,再回到政府,你提出的政策、建议和选举措施等才能够赢得公民的认可,才能成为优秀的政治家。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就是个典型例子。他是做律师出身的,是一名知名律师,接着做州长,最后在全国性的选举中脱颖而出,成为美国总统,并且在任八年,政绩显赫,深得民众的喜爱。在西方的政治理念里,如果你不理解社会,不能够深度把握社会,是无法成为优秀的政治家。在中国,很多人当公务员是为当官而当官;在美国,这样的做法却行不通,你只能成为政府里面的事务官,像法院里面的终身书记员,永远默默无闻。根据一些经常跟官员交往的资深人士介绍,中国官员最明显的特点是对社会的了解深刻而片面,“唯上不唯下”,“为上级命令是从”,其整个视野基本限于行政系统本身。这样的官员,能够很好地为社会服务吗?值得怀疑。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