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读《教师聘任制与教师的地位》后有感

  学生理应是唯一具有评价资格的人选,但是:1、众口难调,因为我们的教育不是具体的、个别的针对每一个具体学生而展开的。2、缺乏理性,更多感性。学生之所需,未必真正符合其根本意愿。所以学生评价的结果可能会不恰当。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呜呼,教师:天下谁人能识(客观、恰当评价)君?
  由学校安排的专业进修或学术休假,是为了让马儿跑得更快而必须喂的草。可叹的是,面对扩招学生而不同比扩招教师的局面,学校已经精明到学会如何做到“控制成本”、如何做才能“利益最大化”。如同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工人的收入只够维持工人自身的简单再生产,而资本家在榨取工人最大化的剩余价值的同时,实现了自身的扩大再生产。为了节约成本,学校将不能省略的也省略了。又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草——最终伤害的将不是马,而是马的主人。
  面对教师开放性(普遍而非特权)的“持续的学分制在职进修课程”——精妙的设计!这至少让渴求上进的教师有了较为固定和可行的进阶之路,哪怕学习时间和经费由教师“自行解决”。教师的自我教育(也就是终身教育)也是需要借助于外部资源和条件的。“教师进修班”就是实现此种目的的制度化产物。
  没有十年以上一线教学经历的人,出任大学校长——免谈。看似不是问题的要求,恐怕未必现任校长都符合吧?此外,学校的党委书记呢?
  我很感兴趣该文提到的“教学商榷制度”,未能阐释,不知何意?
  教师不是万能的,必须对其准确定位。关于“外出调研制度”(指教学以外事项)值得商榷。谁都想——既读万卷书,又行万里路。那只是逍遥自在的公子王孙才可以实现的梦想,而不是窘迫、忙碌的普通教师可以企及的。调研的时间和经费障碍已经难以逾越,关键的是调研的功效肯定不佳。俗话说:一心不能二用,术业有专攻。必须建立整合资源的意识,强化分工的同时,深化合作。远比“半瓶子醋——瞎咣当”要强太多。
  本人“有幸”在作了八年北京市基层公务员之后又作了六年北京市普通高校教师至今。客观而言,公务员是简单脑力劳动+轻度体力劳动,而教师则是复杂脑力劳动+轻度体力劳动。公务员的工作——轻松愉快,而教师的工作——重任在肩。公务员是——熬年头、混日子,而教师是——重积累、待收获。公务员是——世俗职业,凡人皆可为,而教师是——高尚职业,没有金刚钻儿就别揽瓷器活儿。公务员强调服从、听命、甚至效忠,而教师则强调创造、质疑、甚至革命。公务员以获取权力为人生目标,教师以独立思想为价值取向。物质待遇——显然公务员要高。精神享受——公务员望尘莫及。这两种岗位的工作状况和压力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以上仅是一般的理论概括和本人感想。在现实中,公务员与理论概括基本吻合。而教师的实际情况与理论概括则有较大出入,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已经混得与公务员相差不远了,以至于难分彼此。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