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重新认识霍布斯

  可以说,对修昔底德的研究构成了霍布斯后来的重要政治哲学基础。霍布斯从这位希腊人那里认识到,是各国之间的恐惧引起国家之间的战争,而缺乏恐惧又会导致国内的无法无天的无政府状态。在国际上没有主权者的情况下,正义和法律仅仅是一纸空文。而后来英国两次内战期间的流亡生涯,更加使得霍布斯对于战争和恐惧的体验深化。1640年11月,霍布斯担心受议会党人的迫害,匆匆逃往法国巴黎,从此开始了11年的流亡生涯。期间,英国国内政局陷入极度的动荡不安,血肉横飞的惨景使得任何正义和法律都变得苍白无力,人们无所适从。
  修昔底德描绘的雅典的混乱局面和霍布斯自己亲身经历的英国惨状,都构成了后来霍布斯的直接理论基础。1651年,霍布斯发表了他的天才之作《利维坦》(并因此开罪了保皇党人和法国天主教教士)。这部著作是“用英语写成的最伟大的———或许是绝无仅有的———哲学著作”。它论述了人类是如何从‘狼与狼’的自然状态通过缔结契约进入公民社会的,而这种自然状态,虽然霍布斯本人承认并不是一种历史的事实,而我们自然会看到,内战的混乱紧张状态乃是其在当时的直接反映。在霍布斯看来,自然状态中(在真实的政治中),人们的虚荣和骄傲导致了国家永无宁日,因此利维坦这个主权怪兽就是要制服人的骄傲,使得人们缔结契约,来将各自的自然权利交给主权者。霍布斯一向被认为是鼓吹君主专制的哲学家,但其实霍布斯的主权者就是一个国家内各个人缔结契约之后形成的那个国家人格。《利维坦》第一版的封面上画了一个头戴王冠的巨人,此人身体是由无数个小人组成,即整个国家形成了一个人格。而承担这一人格的,无论是君主、议会还是平民,都不重要,因为他们都是来填充这个人格的自然人,因此霍布斯也就解决了古代政治中王位更替带来的巨大动荡问题(其实现代政治也是如此,法国名哲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总统大选中间的空隙也是一个紧急时刻)。现代政治和法律只要奠定这样一个抽象的人格,而不是具体的个人,就稳定了。而霍布斯偏重君主制,只不过因为君主一个人比较好做决断,同时比较形象而已。因此,将霍布斯视为专制主义乃是天大的误解。
  霍布斯的这段话最为值得注意:“我已经阐明了人的天性(其骄傲和其他激情使其被迫服从于政府),以及其统治者的巨大权力。我将这个统治者比之为利维坦,这个比喻出自《约伯记》第四十一章结尾两行诗。
  神在此处阐明了利维坦的巨大权力,称其为骄傲之王。神说:地上没有什么造的像他那样无所惧怕。凡高大的,他无不藐视;他在骄傲的水族上作王。”按照马蒂尼奇对于霍布斯的理解,其实霍布斯还想将思想也统一,即让大家都把主权者当成在世的上帝,去服从和敬拜他。因此,马蒂尼奇甚至将《利维坦》看作是“霍布斯写给现代人的《圣经》。”很明显,霍布斯看到,最根本的服从乃是心理的服从,也是宗教的服从。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