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引自杜万华著:《马克思法哲学与法律社会学理论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9月版第31页。
彭万林.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75.
刘士国.民法总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242.
佟柔.中国民法学·民法总则.法律出版社,1990.56;佟柔.民法原理法律出版社.1987.35.
王利明.中国民法典的立法思路和立法体例.中国民商法律网/法界动态/立法聚集.http: //www. civillaw. com. cn/elisor/ content. asp?type =‘立法聚集’&ptugramid = 1 & id = 53.
佟柔.民法原理.法律出版社.1987.35
高健.试论民事法律关系的抽象客体.政法论丛,2003.(2).
刘翠霄.论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学研究,1988,(4).
麻昌华,李明,刘引玲.论民法中的客体利益法商研究,1997,(2).
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1.55
〔德〕迪特尔·梅迪库斯.邵建东译.德国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1.51.
〔法〕雅克·盖斯旦,吉勒·古博,等.陈鹏,等译.法国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4.135.
马骏驹,梅夏英.我国未来民法典中设置财产权总则编的理由和基本构想中国法学,2004,(4).
龙卫球.民法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128.
马俊驹.从身份人格到伦理人格——论个人法律人格基础的历史演变.湖南社会科学.2005.(6).
〔德〕康德.沈叔平译,法的形而上学的原理—权利的科学 .商务印书馆.1991. I
〔德〕黑格尔.范扬,张企泰译.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82.45,46,10,11,15,55,56,3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18.
王可菊,国际人权规范在中国的实施机制.刘海年,李林,〔丹麦〕莫尔顿·克耶若姆.人权与司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215
张乃根.西方法哲学史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279.
苏永钦.无色无味的民法人.李富成.北大法治之路论坛.法律出版社,2002.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