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开办全新的知识产权实务培训
在大部分优秀企业,知识产权仅需注册到中国、美国。由于各种购销、技术合作合同等广泛选择国外法律和国外法院,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已经主要使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而且大量法律和知识产权问题最后只能按照国外法律解决。我国的知识产权教育有两个弊端:高端技术人才一般无法考入法学院学习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教育学理化,基本上毫无用处。
鉴于此,中关村科技园区应当开办机构,吸引企业高级技术管理人员(最好具备理工科博士学位)报名学习,独立培训知识产权实战人才,并且让学员至少有半年的国外知识产权学习、考察、实践经历。
6、创办领导全行业的知识产权律师协会
知识产权法律环境应当如何变迁,我国知识产权工作如何开展,应当扩大还是缩小专利代理人队伍,如何开展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工作,这不应当由吃官饭的人来决定,而应当由依靠知识产权服务行业生存的律师来决定。鉴于此,知识产权律师、专利代理人考试应当由律师协会负责,执业资格也应当由律师协会来决定。
大学教育也要协会说了算。例如,我国很多名牌大学举办的知识产权教育毫无用处。这会腐蚀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服务品质,败坏知识产权制度。大学的知识产权课程设置应当由协会审核、批准,否则相关大学的毕业生不能进入行业工作,不能获得行业执业资格。
我国可以组织一批退休高官,联合资深律师,共同创办中关村知识产权行业协会。在中关村园区内,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与流动、知识产权执业考试与资质、知识产权评估与流转等都应当与行业协会的工作密不可分,建立协会统治的知识产权工作格局。
7、加强知识产权的政策创新
世界、国家、北京市,乃至海淀区的知识产权政策必须保持足够的稳定性,必须信守一些僵化、落后的规则。但是,中关村科技园区应当迅速响应企业需求,大胆试错,勇于开拓,积极制定和实施新政策。为此,中关村科技园区应当遴选国内外著名工程师和发明人、国内外著名律师、国内外著名知识产权经理、国内外法律专家、国内外科技项目投资人、政府官员等,成立园区立法委员会,并设立常设机构,为园区立法奠定组织基础。
8、加强对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
对科研雇员和留学生雇员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对从事前瞻性技术开发的企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要提供创业基金、孵化器基金、知识产权部署和转化基金,还应对一切入园的中小企业提供中国、美国、欧洲知识产权申请资助,把现有的专利资助扩展到商标、技术秘密、植物品种、集成电路、版权等其他知识产权的保护资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