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爱欲与治理:评《中国法视野下的同性恋》

  

  凡是读过此书的读者,大概都会感觉佩服本书的信息宽广与思想深厚。“中国有过同性恋行为的非犯罪化吗?同性之间的性交易是否构成组织卖淫罪?同性强奸不为罪仅仅是立法的疏忽吗?同性恋身份是在各个文化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类型。还是西方近代以来的一种建构?离婚过错赔偿案件在何种意义上揭示了中国同性恋者和传统婚姻所遭遇的困境?”晓飞博士综合运用历史学、性学、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法理学,特别是通过比较法社会学的框架以及跨学科的研究路径,严密而详细地论证了其个人学术主张。这不仅展现了其高超的跨学科研究的学术驾驭能力,而且使其对“中国法视野下的同性恋”的学术分析具有宽广丰厚的学术信息,真正作到了思想深厚与信息宽广并茂。 


  

  二、历史研究与现实关怀并存。“中国法视野下的同性恋”中对清代相关法律的研究,“是国内同类研究中甚为少见的,更为鲜明地表现了这部法学专著的本土化研究特色。清代形成这些法律的历史时段,是男男性关系、性活动在历史、文化传承因素的影响下,公开活跃于社会生活中的时段,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初步萌芽于中国社会,封建主义法权开始受到传统人文主义法理冲击的时段。站在人权思想已经极大发展的今天来认识和分析清代的相关法律,对我们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历史启示意义。”从清末的鸡奸立法到今天公共论坛和学术界的同性婚姻讨论,从流氓罪中贬斥的流氓行为到今天的同性恋者。本书分析了这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是什么样的社会变迁导致了中国法视野下的同性恋成为一个必须关注的问题。本书颇有一些“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论说风格。 


  

  三、“象牙塔与草根组织的珠联璧合”。这是北京纪安德咨询中心主任郭雅琦的说法,本人认为还应再加一个比喻:“理论建树与调查实践的天作之和”。郭雅琦有个形象而又贴切的说法:“如果说博士学位象征着学术领域里的象牙塔,那么民间机构就是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草根。象牙塔因为追求理论建树而常常流于凌空蹈虚,草根常常因为脚踏实地而可能流于视野狭窄。这本博士论文的出版象征着我们互相取长补短的努力。”此言甚是。北京纪安德咨询中心是一家民间的健康、咨询、研究机构。作为一家民间的机构,用一个2006年开始流行的词语说就是一家“草根机构”。晓飞博士正是这个中心自建立以来一位支持者、合作者。他曾亲身参与调查实践。所以,作者在研究实践中注意了国内同性恋群体所表达的自我阐释话语。同样是多元化的。同样是见仁见智的。因而作者能够在尊重这些多元主体表述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独到的理解和分析。这绝对不是文章中能否举出一些鲜活调查个例的简单技术问题。国内有关同性恋的研究。一些研究者往往只是接触到一些同性恋。就以这些同性恋标本表述的话语。作为了同性恋人群整体的自我认同、需求表现,妄下结论,或者研究者以自己的好恶(道德观、价值观的主观评价)。肯定一种话语,否定另外的话语。这样的片面性,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层面上,不是一个技术性问题,而是思想方法的问题,是思想方向的问题。这样形成的调查研究结果,也只能是“盲人摸象”式的片面展示。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