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些经营者为了霸占自己市场或为了获取高额利润,采用商业贿赂的办法达到自己的目的。
2、是对于竞争充分的产业,出现具有垄断地位的强势企业,只要他们能够不受到限制,市场正常交易和发展就必然受影响。
3、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一些私营企业和个体户为了推销商品和服务,也通过贿赂采购人员或服务对象的方式,争取交易机会。
商业贿赂目前在我国已达到很严重的程度,它几乎存在于每个行业、泛滥于市场的各个角落,甚至成了很多领域做生意的“潜规则”,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由此而派生出大量的官员腐败案件,也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廉洁性和公信力。可以说,商业贿赂成了众矢之的,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
治理商业贿赂的几点建议:
一、是要建立长效机制,完善立法。
修改完善滞后的反商业贿赂法律法规,弥补在执法环境上存在的缺陷,用法律武器维护公平竞争。近年来,国家加快了立法的步伐,但是仍有许多重要的法律、法规,尤其是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亟待制定,如民商法律制度,廉政法律制度。确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规范国家公务人员的日常行为,消除无章可循造成的主观随意性,将会对有效遏制贿赂犯罪产生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监督,做好商业贿赂犯罪的预防工作。
贿赂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道德和个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完全可以通过强化监督制约机制来抑制和减少贿赂犯罪。检察机关要针对商业贿赂案件的特点,注意掌握医疗卫生、建筑、电信、金融等案件多发行业、系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办案,帮助相关部门完善制度,堵塞漏洞。要加强与相关行业、系统纪检、监察部门的联系,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提高国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意识,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商业贿赂犯罪的发生。
三、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
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明确职能分工,加强纪检、工商、检察、公安、审计、药监等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和沟通联系,建立信息通报、线索移送、案件协查和联席会议机制,明确案件移送的标准及责任,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打击商业贿赂的态势,维护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