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总体性治理——多元政府间关系的趋向

  
  总体性治理凝结多元行政主体的力量。对于总体政府而言,地方政府是不可或缺的,没有地方政府自然也就没有总体可言,这是一种政治生态环境。当前中国政府缺乏创设的渊源,仅靠行政命令来提升级别或成立地方政府,容易造成目标与实际相去甚远的局面。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未来之路看,这已经得到例证,故需要从宪法角度来考虑,总体性治理原本就尊重宪法地位,尊重独立性又倡导总体合作。一些区域通过党内地位的提升来改变现状,这并非持久之策,譬如重庆市渝中区委书记兼任重庆市委常委,一些省区书记兼任政治局委员,这只是涉及到此时此地的重要地位,与彼时彼地并无直接关系,何况还可能涉及到因人设职情况,故并非可持续状态。从实际效用来讲,江苏省政府网站内已设立书记信箱,此现象已经在其辖区政府网站推广,这对于责任制有直接作用,毕竟当前政党在中国府际关系处理中发挥独特作用,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既然总体性治理可以涵盖各层级政府、各种公益组织,自然也可以包括在中国当前发挥作用的政党,这样才会加强不同层级的交流,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凝聚力。

  
  总体性治理倡导多中心网络的合作治理,又注重集中多元行政主体总体合力。后工业时代中心城市的统治地位将失去,中心—边缘结构将为多中心网络所替代。15中国大陆往往容易有众星捧月的思维,而对平等思维认识得并不深刻,这是一个重大误区。工业时代的层级制日渐落伍,甚至成为阻滞政府间交流的桎梏;中国府际关系若要取得突破,必须打破中心观念而转为合作导向,打破单向度的权威而建构平等对话的平台。政策执行中常需中央政府、多元地方政府间沟通反馈、通力合作,以随时纠正政策制定时的方向错误和信息偏差;府际治理并不仅限于多元政府间的合作,更多以提供公共产品为目的,找到多元政府、社团间的恰当合作路径、程序、方法。 “美国城市化过程通过投票或立法兼并,为郊区提供市政服务;美国区域主义运动是通过兼并、市县合并等方式构建大都市区政府;美国地方政府间的协作与协调的主要方式是政府理事会和大都市区规划组织。” 16美国的城市经理、委员会制、学区、区域联合会等都是多中心治理的产物,通过签订政府间合同予以保障;政府与NGO的关系以主体间性来构建模型,多元主体间实现平等对话、无缝隙沟通、彼此理解,这是尊重独立性又倡导合作性的基础,有利于综合配套协调发展。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