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几个基本问题

  

  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这是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国有资产出资人身份进行投资的支出,主要用于国有资本的再投资和再发展,包括国有资本投资支出、国有资本营运支出、政府其他预算结转支出、债务性支出以及其他支出等。


  

  (1)国有资本投资支出。这是将国有资产收益用于支持优势企业、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发展的资本性投入,包括:①新设企业投资,国有独资企业增加资本金,向国有控股、参股公司注人资本金的支出;②保证国家对重要行业和重点企业控股、参股的投资支出;③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对重大建设项目安排的投资支出;④国家收购产权(股权)的支出;⑤用国有资产收益安排的其他支出。


  

  (2)国有资本营运支出。这包括管理费用、其他营运支出。管理费用是指国有资本运作过程中发生的人员工资、物资消耗等费用支出。其他营运支出为国有资本运作过程中的其他支出。


  

  (3)政府其他预算结转支出。这是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安排用于公共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等方面的支出。


  

  (4)债务性支出。这是指用于偿还各类融资债务的本息支出。


  

  (5)其他支出。这包括用于支付国有企业改革成本的专项支出,及其他补偿性支出,如职工安置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支出等;还包括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不可预见的支出,以及其他支出等。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重要方式,是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重要工具,是对国有资本管理和运营进行评价考核的重要手段。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当遵循收支平衡、量人为出、保值增值的原则。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要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的多少来确定,即根据一定时期内公共预算有多少结余,国有企业税后利润有多少能够上缴的预算收人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通过国有资本的有效营运,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发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作用。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运行机制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运行机制是保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正确编制和实现的机制,大体包括预算的编制、批准、执行和监督、决算审计等四个阶段。在每一个预算年度开始之前,由预算编制机关负责预算的编制;经立法机关审议批准,成为正式预算;预算年度开始之后,由相关机关负责执行预算,并由审计机关进行日常监督;预算年度结束后,由预算执行机关就预算执行情况及结果编制决算,经审计机关审计后,由立法机关予以批准。


  

  1.关于预算编制。如前所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除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之外,财政部门也应当发挥相应的作用。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的预算编制工作而言,鉴于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与运营体制的现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可以考虑建立“国资委——国有资产经营机构”的二级预算体系。[15]在这个预算体系中,国资委作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一级编制主体,负责整个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的组织工作,落实、检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执行情况。在国资委内部设立主要由专业人士组成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处,负责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及管理的具体工作。国有资产经营机构作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二级编制主体,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基础资料提供者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具体执行者。在整个预算编制工作中,它为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提供数据依据和数据来源。在国有资产经营机构内部,应当成立由企业负责人参加并负责,包括财务、资本营运、规划等部门人员参加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组织,负责本机构内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