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于中国现行法律的制约,法律诊所只是一个教学机构而不是一个依法登记的社会团体,诊所学生仅能以一般公民的身份承办具体案件,这个状况势必影响法律诊所与社会的广泛接触,对法律诊所的职业化教育产生不利影响。从我国法学教育事业的长远利益考虑,赋予法律诊所以特殊地位、赋予诊所学生“准律师”身份,对发展法律职业教育、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其职业道德无疑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
既然按照目前的法律规定,学生承办具体案件资格没有禁止性规定,只是其享有的权利不如执业律师,那么如果认同诊所法律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为推进诊所法律教育深入持续发展,专门出台一个法律诊所学生实践规则也是顺势而为。故应对法律诊所主体资格、诊所学生的学习年限、法律知识水平、品行、督导律师资格、诊所学生的权利和义务等等给出一个细致的规定。
4.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并重,提高法科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准
司法腐败问题在当今中国备受关注,以至于司法的公信力严重受挫,法律权威受到极大挑战。司法腐败分子当中也不乏接受过法学科班教育之人,这样的例子和丑闻不胜枚举。为何这些受过高等法学教育的熏陶非但不能成为抵御抗击腐败的中坚力量出淤泥而不染反倒置身其中同流合污,法学教育不能不为此承担一定的责任。[41]究其原因或许是在传统的法学教育中缺失对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心的教育和培育!
基本的律师从业技能并不是法律诊所教育的唯一目的,法律诊所教育的另一个基本目标是职业责任心教育。只有在解决具体两难问题时,职业责任心问题才能得到最为充分的讨论,因此诊所法律教育的确是进行职业责任心教育的有效方式。在诊所法律教育中,职业责任心教育涵盖了从如何处理矛盾冲突和严守保密准则,如何处理律师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培养律师技能和职业热情等等问题。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理想效果是,学生能为之吸引去思索他们在法律制度中以及在代理委托人的过程中的作用。[42] 学生通过办理真实的案件,可以切身感受案件的全部过程和细节,对个案和与当事人的关系的处理使学生体会法律的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43]
职业道德教育一直是法学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特别是缺乏法律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教育项目。[44]自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它就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悬置状态,大学教育计划里没有专门的课程来讲授职业道德问题。[45]采用说教式的训导模式,空洞无物。讲授的老师也不见得认同这些口号式的说教内容,也实难引起学生的重视,有时还让学生更反感。寻找合适有效的教学手段就成为一个关键,而诊所法律教育课程将职业道德教育贯彻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对真实案件中某个环节的处理,引导学生思考行为的是与非,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职业道德职业伦理的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准。[46]的确作为未来法律职业中的一员,法律诊所的学生要学会保证不仅仅自己是有钱和有权的人,而更要保证全部公民的正义是他们的责任。[47]
诊所法律教育既然有助于学生在学校期间初步形成作为法律职业人士应当拥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为实现社会正义及消除不平等而贡献力量的使命感,让学生在法学院的学习中能够获得抗体,带着辨别力和免疫力走入社会,不是与司法腐败分子沆瀣一气,而是逐步形成一股越来越强大的抵制司法腐败的力量,进而真正提升司法的尊严与权威。[48]我们应从这个高度来积极推进诊所法律教育也就应该不遗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