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刘期家,单位为中国政法大学。
【注释】张序九主编:《
商标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7年第3版,第47页。
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版,第291页。
张玉敏主编:《知识产权法学》,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258页。
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53页。
参见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驰名商标司法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载《中华商标》2007年第11期,第33页。
冯晓青主编:《知识产权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14页。
冯晓青主编:《知识产权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14页。
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57页。
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54页。
刘剑文主编:《TRIPS视野下的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30页。
适用商标权混合取得制度的有英国、美国、新西兰等国家。
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54页。
郑成思:《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3版,第219页。
吴汉东:《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68页。
杨叶璇:《商标权的客体应当是商标所承载的商誉—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载《中国发明与专利》2007年第3期第56页。
郑成思:《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2版,第1页。
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版,第4页。
李琛:《论知识产权法的体系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4-139页。
彭学龙:《
商标法基本范畴的符号学分析》,载《法学研究》2007年第1期,第17-31页。
朱谢群:《商标、商誉与知识产权—兼谈
反不正当竞争法之归类》,载《当代法学》2003年第5期,第7页。
汪泽:《商标权与物权之比较》,载《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3年第4期,第54页。
汪泽:《商标权与物权之比较》,载《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3年第4期,第54页。
《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
2条规定:“本法所称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冯晓青、刘淑华:《试论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及其公权化趋向》,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1期,第63页。
参见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课题组:《驰名商标司法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载《中华商标》2007年第11期,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