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杨陈,清华大学法学院
宪法与行政法专业2010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
宪法与行政法学研究。
【注释】范进学.宪政与方法:走向
宪法文本自身的解释——宪法学之研究方法转型.浙江学刊,2005,(2).
田飞龙.中国宪法学理论流派的形成.山东大学法学评论,2009,(6).
高全喜.战争、革命与
宪法——现代宪制发生学要素之一【EB/OL】.北大公法网,http://www.publiclaw.cn/article/Details.asp?NewsId=3069&classid=2&classname=理论前沿,2010年12月7日访问.
陈端洪.制宪权与根本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高全喜.政治宪政主义与司法宪政主义——基于中国政治社会的一种立宪主义思考【EB/OL】.http://www.publiclaw.cn/article/Details.asp?NewsId=2490&classid= 2&classname=理论前沿,2010年12月7日访问.
长尾龙一.新康德主义与现代.张建群译.哲学译丛,1990,(2).
邓晓芒.康德<判断力批判>释义.北京:三联书店,2008.
Immanuel Kant:Grounding for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third edition),trans by James W. Ellington,Indianapolis: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Inc,1993.
林来梵,瞿国强.宪法学思考中的事实与价值.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林来梵.交锋在规范宪法学的死地.法学家茶座,第32辑.
邓晓芒.康德哲学讲演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邓晓芒.古希腊罗马哲学讲演录.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施托莱斯.德国公法史(1800—1914)——国家法学说与行政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沈叔平译,林荣远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罗达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苗力田,李毓章.西方哲学史新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卢梭.社会契约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