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之声传得更远
——怎么看庭审直播
杨建文
【关键词】庭审直播
【全文】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人民法院组织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都规定了审判公开的原则。依法公开审理的案件,公众可以旁听。从权利平等的角度看,每一个公民都有权对每一个公开审判的案件进行旁听,但再大的审判法庭也只有几百或上千个座位,再高声的宣判也只能传出百米开外。有了媒体以后,一切变得不同了。媒体承载下的庭审直播,通过异常便捷的方式,满足了所有对审判怀有兴趣或予以关注的人旁听案件的需求。
怎么看
国际视野中庭审直播的发展
庭审直播是指通过电视、互联网或者其他公共传媒系统对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案件的庭审过程进行图文、音频、视频的播放。庭审直播主要有广播、电视直播、网络图文直播和网络视频直播等形式。由于理念的不同,庭审直播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问题。
世界刑法协会第十五届代表大会关于刑事诉讼法中的人权问题的决议规定,公众传媒对法庭审判的报道,必须避免产生预先定罪或者形成感性审判的效果。如果预期可能产生这种影响,可以限制或者禁止无线电台和电视台播送审判过程。在1994年《媒体与司法独立关系的马德里准则》中,既有并不排除对因私人原因而进行的调解与协商过程的录音、录像的内容,也有不要求对庭审过程现场直播或者现场录像的相关规定。可见,在国际准则中,庭审中的录音录像并不是一项基本的要求。
在庭审过程中,能否允许录音录像和直播,许多国家经历了一个由禁止到开放的过程。在美国历史上,法官曾因担心媒体作用影响公正审判而使公众对审判失去信心,因此,禁止对庭审过程录音录像和直播。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各州法院相继对摄像机敞开大门,并将是否允许直播交给主审法官决定。虽然,目前联邦法院尚未对庭审直播、录播开禁,然而,在最新的民意调查中,许多人认为,作为国家权力最重要的分支之一,最高法院决定着美国人的言论自由权、堕胎权、持枪权,以及公共场合宗教表达,庭审本是最好的法治教育机会,可绝大多数美国公民都无缘目睹它的过程,这显然是不正常的。此外,最高法院的许多判决意见将成为先例,对全国法院都有指导意义,作用与国会立法差不多。既然国会参众两院的立法辩论都可以全程直播,大法官们为什么不可以?事实上,为表明司法公开的态度,最高法院开始在庭审之后,将言词辩论记录全文发布在官方网站上,所有判决意见也可在宣判后第一时间在网站上查到。此外,每个开庭期末,法院会将相关录音磁带、判决副本交国家档案馆保存,供公众复制、查阅。在实践中,最高法院也确立了被告人不得以庭审被转播为由,要求推翻有罪判决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