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要合理定位卖淫刑事政策目标。如前所述,我国卖淫刑事政策未发生变革的原因之一是很多人认为一些国家推行的合法化模式并未达到减少卖淫的效果。这里涉及卖淫刑事政策目标的定位问题。我国的卖淫刑事政策一直以来是以抑制、消灭卖淫为目标的,比较而言,这是一个笼统的最终的目标,对当前的问题不具有指导作用。以英国为例,其卖淫政策变革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减少街头卖淫;二是保护社区居民和卖淫者本人的权利。其目标设定是减少公共场所中的卖淫,主要是因为它对社区有负面影响。变革并不是要全面减少各种形式的卖淫,因为那是不现实的。我国卖淫刑事政策的最终目标可以不变,但必须有适应社会现状的近期和中期目标,在这一点上可以参照英国的经验。
建国初期,国家对于卖淫者的态度是将其视为旧的剥削制度的受害者,因此国家投入人力、物力对她们进行教育,帮她们治病,扶助她们改行。50余年过去了,卖淫者成为打击对象。而在英国,如今的情形却和50年前的中国一样,卖淫者被视为是(诸多社会问题的)受害者,是应受到政府帮助和法律保护的。这种逆向转变是非常有趣的。从近几年欧洲、美洲、澳洲等一些国家的卖淫政策和法律制度的变革看,总体趋势是从以前的漠视、简单处罚向关注、保护、规范发展,我国卖淫刑事政策未来的发展也应当是这样一个趋势。当然,不可忽视的是,我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有限的“非罪化”而不是彻底的“合法化”是较可行的选择。保持街头卖淫行为的有罪化,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少个体进入卖淫行业的机会,公安机关依法查处街头卖淫,卫生等有关行政机关对特定场所内的性安全进行检查、教育。当然,刑事政策不可能是完美的,其实各国的卖淫刑事政策也多少受到本国学者、公众的质疑,这主要是由卖淫问题本身的复杂性所致。重要的是要根据社会的变化适时调整刑事政策,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负面效应的同时也要充分体现现代法治精神。
【作者简介】
夏菲,单位为华东政法大学。
【注释】本文中所介绍的英国有关卖淫的法律制度不仅仅是指对卖淫行为本身的法律规定,还包括对卖淫关联行为的规范,如嫖娼、引诱他人卖淫等行为。这样考察的主要原因在于,对这些行为的法律规定是一个整体,不同行为本身及法律规定之间有密切联系,只有对这些法律制度进行完整地研究才能真正揭示其刑事政策的内涵。
A Coordinated Prostitution Strategy and a SummaryofResponses on Paying the Price, PublishedbyHome Office of UK in Jan.2006, p.1
Ibid. p.2
Paying the Price: A consultation paper on prostitution, Published by Home Office of UK in Jul. 2004, p.ll
Ibid.p.17
A Coordinated Prostitution Strategy and a Summary ofResponses on Paying the Price, Published by Home Office of UK in Jan.2006. n.9
Belinda Brooks-Gordon, Clients and Commercial Sex: Reflections on Paying the Price: A Consultation Paper on Prostitution,Criminal Law Review 2005 June pp.425-443
Jane Scoular, Maggie 0''neil, Regulating prostitution: social inclusion, responsibiliztion and the politics ofprostitution reform,British Journal of Criminology, 2007(47)pp.764-778
Belinda Brooks-Gordon, Clients and Commercial Sex: Reflections on Paying the Price: A Consultation Paper on Prostitution,Criminal Law Review 2005 June pp.425-443
Jane Scoular, Maggie O''neil, Regulating prostitution: social inclusion, responsibiliztion and the politics of prostitution reform,British Journal of Criminology, 2007( 47)pp.764-778
英国在2003年的性犯罪法案中,将原来法律中有关“卖淫女性”的规定都中性化了,这是对现实存在的男性卖淫行为的真实反映,但,在卖淫者中,女性仍然是占绝大多数。英国有关反卖淫刑事政策的变革也被有些学者视为是更多的女性进入政治领域的结果。
皮艺军:《我国当前卖淫活动的共生模式》上,载《犯罪研究》2000年第6期,第26页。
潘绥铭:《中国有“性产业”吗?—关于中国地下“性产业”的调查和思考》,载《法律与生活》1994年第10期,第23页。
人民网《5年来全国查获卖淫嫖娼案83万余起182万余人涉案》2007年3月29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42733/5540298.html>访问时间2008-11-3
鲍遂献,魏东:《卖淫嫖娼与
刑法抗制》,载《公安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第52页。
赵军著:《惩罚的边界—卖淫刑事政策实证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229页。
潘绥铭:《修改“禁娼法”已当其时》,载《学习月刊》2005年第8期,第35页。
李银河:《卖淫非罪化》,载《人民公安》2000年第18期,第9页。
皮艺军:《我国当前卖淫活动的共生模式》下,载《犯罪研究》2001年第1期,第30-32页。
赵军著:《惩罚的边界—卖淫刑事政策实证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73页、99页、248-255页。
潘绥铭:《中国人对性产业日益宽容》,载《百科知识》2007年第13期,第54页。
潘绥铭:《中国人对性产业日益宽容》,载《百科知识》2007年第13期,第53页。
陈兴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载《法学杂志》2006年第1期第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