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劳动人事部关于颁发《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通知

  第一百九十八条 锅炉进行水压试验时,水压应缓慢地升降,当水压上升到工作压力时,应暂停升压,检查有无漏水或异常现象,然后再升压到试验压力。焊接的锅炉应在试验压力下保持5分钟,铆接的锅炉应在试验压力下保持20分钟,然后降到工作压力进行检查。检查期间压力应保持不变。
  水压试验应在周围气温高于5℃时进行,低于5℃时必须有防冻措施。水压试验用的水应保持高于周围露点的温度,以防锅炉表面结露,但也不宜温度过高以防止引起气化和过大的温差应力,一般为20~70℃。
  合金钢受压元件的水压试验温度应高于所用钢种的脆性转变温度。
  第一百九十九条 锅炉进行水压试验,符合下列情况时,即认为合格:
  (1)在受压元件金属壁和焊缝上没有水珠和水雾;
  (2)铆缝和胀口处,在降到工作压力后不滴水珠;
  (3)水压试验后,没有发现残余变形。
  第二百条 锅炉检验结果应记入锅炉技术档案,并有检验人员签字。

附录Ⅰ          焊接工艺评定

  第一条 焊接工艺评定是用以评定施焊单位是否有能力焊出符合本规程和产品技术条件所要求的焊接接头,验证施焊单位制订的焊接工艺指导书是否合适。
  第二条 焊接工艺评定是在焊接性试验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前工艺验证试验,应在制订焊接工艺指导书以后,焊接产品以前进行。
  焊接工艺评定试验是由施焊单位的熟练焊工(不允许外单位的焊工)按照焊接工艺指导书的规定焊接工艺试件,然后对工艺试件进行外观、无损探伤、机械性能和金相等项检验,同时将焊接时的实际工艺参数和各项检验结果记录在焊接工艺评定报告上,施焊单位技术部门负责人应对该报告进行审批。
  第三条 对于产品上每种焊缝(按接头类型、母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和工艺等划分),施焊单位应编制焊接工艺指导书。如果改变其中某项条件或参数,应另行编制焊接工艺指导书。
  第四条 焊接工艺指导书应有下列内容:
  1.焊接工艺指导书编号和日期;
  2.相应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的编号;
  3.焊接方法及自动化程度;
  4.接头形式、有无衬垫及衬垫材料牌号;
  5.用简图表明坡口、间隙、焊道分布和顺序;
  6.母材的钢号、分类号(未列入标准的钢材或国外的钢材不写分类号,但应列出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
  7.母材、熔敷金属的厚度范围、管子直径范围;
  8.焊条、焊丝的牌号和直径,焊剂的牌号和类型,钨极的类型、牌号和直径,保护气体的名称和成分;
  9.焊接位置、立焊的焊接方向;
  10.预热的最低温度、预热方式、最高的层间温度、焊后热处理的温度范围和保温时间范围;
  11.每层焊缝的焊接方法、焊条、焊丝、钨极的牌号和直径,焊接电流的种类、极性和数值范围,电弧电压范围,焊接速度范围,送丝速度范围,导电嘴至工件的距离,喷嘴尺寸及喷嘴与工件的角度,保护气体、气体垫和尾部气体保护的成分和流量,施焊技术(有无摆动、摆动方法、清根方法、有无锤击等等);
  12.焊接设备及仪表;
  13.编制人和审批人的签字和日期。
  第五条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应有下列内容:
  1.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号和日期;
  2.相应的焊接工艺指导书编号;
  3.焊接方法;
  4.接头形式;
  5.工艺试件母材的钢号、分类号、厚度、直径、质量证明书号和复验报告编号;
  6.焊接材料的牌号、类型、直径、质量证明书号;
  7.焊接位置;
  8.实际环境温度、相对湿度;
  9.预热温度、层间温度;
  10.焊后热处理温度和保温时间;
  11.各条焊道实际的焊接参数和施焊技术;
  12.焊接接头外观和无损探伤的检查结果;
  13.拉力、弯曲、冲击韧性的试验报告编号和金相试验报告编号、试验方法的标准和试验结果,角焊缝的断面宏观检验结果;
  14.焊接工艺评定的结论;
  15.焊工姓名和钢印号;
  16.试验人员和报告审批人的签字和日期。
  第六条 每一份焊接工艺指导书应有相应的一份或多份焊接工艺评定报告。一份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可对应一份或多份焊接工艺指导书。
  经过验证的焊接工艺指导书可直接用于生产,也可根据它和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制焊接工艺卡用于生产。
  第七条 对接焊缝的工艺试件分为板状试件和管状试件,角焊缝的工艺试件分为板—板试件、管板试件和管座试件,见图Ⅰ-1。工艺试件的数量和尺寸应能满足切取各种试样的需要。
  第八条 在影响性能的焊接条件和参数均相同的情况下,板材对接焊缝的焊接工艺评定适用于管材的对接焊缝,反之亦然。
  第九条 除对焊接参数有特殊要求的焊接位置外,对任一焊接位置的焊接工艺评定适用于其他焊接位置。一般板状试件采取平焊位置,管状试件采取水平转动或水平固定位置,板—板试件采取船形焊位置,管板试件采取管子垂直固定位置,管座试件采取主管水平支管垂直位置。
  第十条 焊接工艺评定按影响性能的重要因素分类及划分有效范围如下:(略)
  1.焊接方法
  (1)气焊、手工电弧焊、埋弧焊、钨极气体保护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等离子弧焊、电渣焊各为一类,这些方法的各种组合各为一类。
  (2)一条产品焊缝上可以是一种焊接方法或工艺,也可以是多种焊接方法或工艺的组合。对于多种焊接方法或工艺组合的焊缝,可按熔敷金属厚度或母材厚度的范围对每一种焊接方法或工艺分别评定,也可以将焊接方法或工艺组合起来评定。对组合的焊接方法或工艺进行评定后,在产品焊缝中可以省略其中的一种和多种焊接方法或工艺,但保留的每一种焊接方法或工艺的熔敷金属的厚度应在已评定的各自有效范围内。
  2.母材钢号
  (1)母材钢号的分类见表Ⅰ-1。
   表Ⅰ-1

------------------------------------------------------------------------------
分 类 号|     种   类    |    钢     号(技术标准)
--------|---------------------------|-----------------------------------------
    |              | A3(GB700)、10(YB231、GB3087)
    |              | 15(GB699、GB710、GB711)、
  1  | 低  碳  钢      | 20(GB699、GB710、GB711、YB231、GB3087)、
    |              | 20G (GB5310)、20R (GB6654)、
    |              | 20g (GB713)、25 (GB699) 等
--------|---------------------------|-----------------------------------------
    | 低 合 金 钢      | 12Mng (GB713)、16Mng (GB713)、
  2  | 〔屈服强度规定值小于或等于|
    | 392MPa(40kgf/平方毫米)〕 | 16MnR (GB6654) 等
--------|---------------------------|-----------------------------------------
    | 低合金钢         | 18MnMoNbg (GB713)、
  3  | 〔屈服强度规定值大于   | 14MnMoVg (GB713)、
    | 392MPa(40kgf/平方毫米)〕 | 20MnMoNb (JB755) 等
--------|---------------------------|-----------------------------------------
    |              | 12CrMo (GB3077、GB5310)、
  4  | 低合金耐热钢       | 15CrMo (GB3077、GB5310)、
    |              | 12Cr1MoV (GB3077、GB5310)、
    |              | 12MoVWBSiXt (GB5310) 等
--------|---------------------------|-----------------------------------------
  5  | 低合金耐热钢       | 12Cr2MoWVTiB (GB5310)、
    |              | 12Cr3MoVSiTiB (GB5310) 等
------------------------------------------------------------------------------

  (2)未列入表中但列入国家标准、专业标准或部标准的钢号,如果钢材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和焊接性能与表中某钢号相似,可以划入相应的类别中,如果不相似,可以另外分类。未列入国家标准、专业标准或部标准的钢号,应分别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3)国外钢材按每个钢号进行焊接工艺评定,但如果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可免做焊接工艺评定。
  甲.该钢号的钢材进行过焊接性试验(焊接裂纹试验、焊接接头机械性能试验以及必要时进行耐腐蚀试验);
  乙.本单位用该钢材焊制过锅炉受压元件;
  丙.该钢号与表Ⅰ-1中某钢号在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方面相当,而某钢号已进行过焊接工艺评定。
  (4)由两类母材组成的异种钢焊缝,即使两者分别进行过焊接工艺评定,仍应进行评定。
  3.母材厚度和熔敷金属厚度
  (1)对应于已进行焊接工艺评定的对接焊缝工艺试件厚度S(下同),评定的母材厚度有效范围见表Ⅰ-2:
  表Ⅰ-2            单位:mm

--------------------------
 工艺试件母材厚度 | 评定的母材厚度有效范围
          |---------------
     S    | 下限值 | 上 限 值
----------|-----|---------
 1.5≤S<8  | 1.5 |2S,且不大于12
----------|-----|---------
   S≥8    |0.75S|  1.5S
--------------------------

  (2)对应于已进行焊接工艺评定的每种焊接方法或每种焊接工艺的熔敷金属厚度Sw(下同),评定的熔敷金属厚度有效范围见表Ⅰ-3:
  表Ⅰ-3            单位:mm

----------------------------
 工艺试件的熔敷  | 评定的熔敷金属厚度有效范围
   金属厚度   |-----------------
    Sw    | 下限值  | 上 限 值
----------|------|----------
 1.5≤Sw<8 | 1.5  |2Sw,且不大于12
----------|------|----------
   Sw≥8   |0.75Sw|  1.5Sw
----------------------------

  (3)采用气焊时,评定的母材厚度有效范围上限为工艺试件厚度。
  (4)采用手工电弧焊、埋弧焊、钨极气体保护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短路过渡者除外)的多道焊时,若评定的母材厚度(或熔敷金属厚度)有效范围上限超过200mm,则此上限为1.3S(或1.3Sw)。
  (5)对于单道焊或多道焊,若任一焊道的厚度大于13mm,则评定的母材厚度有效范围上限为1.1S。
  (6)对于短路过渡的熔化极气体保护焊,评定的母材厚度有效范围上限为1.1S。
  (7)若工艺试件采用组合焊接方法或组合焊接工艺焊接,则此工艺试件评定的母材厚度有效范围的上限,不能将每种焊接方法或焊接工艺的熔敷金属有效范围上限相加来确定。
  (8)相同厚度的工艺试件所评定的母材厚度有效范围对于不同厚度母材的焊缝也有效。但只有当焊缝两侧的母材厚度均不超过该有效范围时才有效。
  (9)除气焊外,若工艺试件经过超过临界温度的焊后热处理,则评定的母材厚度有效范围上限为1.1S。
  (10)角焊缝工艺试件所评定的母材厚度和熔敷金属厚度的有效范围分别与表Ⅰ-2和表Ⅰ-3相同,试件厚度按下列要求计算:
  甲.板-板角焊缝试件为图Ⅰ-4中腹板的厚度;
  乙.管板角焊缝试件为管壁厚度;
  丙.管座角焊缝试件为支管壁厚。
  4.电焊条
  电焊条按焊条牌号分类。牌号中除第3位数字外,相同者为一类。不同类别间不能互相代替。
  5.焊丝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