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出版社的编辑、出版人员,分别按编审、副编审、编辑、助理编辑,技术编辑、助理技术编辑、技术设计员,一级校对、二级校对、三级校对的职务分列,其工资标准表见附表三。
上述专业人员的专业职务条例及有关规定,另行制定下达。
4.翻译人员的职务名称系列和工资标准,按外交部的有关规定执行。但是,对外书刊出版单位中从事编辑工作的翻译人员,可执行编辑职务名称系列和工资标准。
5.对外宣传单位的记者,按新闻人员的有关规定确定职务名称和工资标准。
6.各类院校的教学人员,执行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的职务名称系列和工资标准,其中符合享受教龄津贴的教师,可按国家统一规定,同时实行教龄津贴。
7.各类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含资料研究人员),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有关规定确定职务名称和工资标准。
8.文化艺术事业单位中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其职务名称和工资标准,按国务院批准的有关部门制定的同类人员的规定执行。
9.文化部所属的局级事业单位行政人员职务工资标准表见附表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以下文化艺术事业单位行政人员的职务工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
(三)工人实行以岗位(技术)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其基础工资、岗位(技术)工资、工龄津贴、奖励工资,参照国家机关工人工资标准及有关规定执行。
三、实施改革方案的补充规定
(一)要认真做好工资制度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各单位的定编定员工作,应结合文化艺术体制改革进行。在各类文化艺术专业人员职务名称系列和结构比例正式批准前,先按现行工资额进行套改。
文化艺术专业人员职务名称系列和结构比例下达后,经过批准先进行试点,然后推行。凡在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前明确职务的,工资仍从一九八五年七月一日算起,并按国家统一规定的增资限额分两年发给,即相当于副教授及其以下人员第一年不超过20元,相当于教授的人员第一年不超过30元。
(二)各类专业人员兼任行政领导职务的和在文化艺术事业单位内被选聘担任行政领导职务并实行任期制的,如专业职务工资高于行政领导职务工资时,在任职期间,可按专业职务工资标准执行。
(三)文化艺术专业人员,今后应逐步实行聘任合同制,并按受聘职务确定相应的职务工资。
(四)新参加工作的艺术表演人员在一年见习期间的临时工资待遇,执行国家统一规定。见习期满后,按确定的艺术等级领取相应的艺术等级工资,其中少数成绩优异、有特殊贡献的,可以适当高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