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帐簿一经记载,便是会计档案。订本帐簿中的帐页,不得以任何理由撕掉。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帐簿尚未用完,不得以任何借口,更换帐簿或用空白帐簿、帐页转抄。
(九)帐页必须按编号顺序连续登记,不得跳行、跳页。如果发生时,应将空行、空页(划线注销或注明“此行空白”或“此页空白”字样)并加盖记帐人员印章。凡在不应划线处误划了红线,应在红线两端加“×”记号,并盖章。
(十)新帐的结转方法:年度开始建立新帐,要根据上年末结帐后的“资金活动情况表”和有关明细表的科目余额,不通过记帐凭单,直接过入新年度帐簿的有关各科目的帐户第一行“余额”栏内,在其摘要栏内加盖“上年结转”戳记和简要注明业务内容,在“收或付”栏内注明收或付。帐簿的帐户名称,必须书写会计科目的全称,不得随意简化或使用科目编号。
三、记帐错误的更正方法:
帐簿记录如发生错误,不得任意涂改、刮擦、挖补或使用化学药水退迹,要根据具体情况,按下列方法更正:
(一)划线更正法:如果记帐凭证(包括记帐凭单和总帐科目汇总表)填制是正确的,而在记帐时发生了错误,如记错了科目、金额、行次、结错了余额和发生额等,可用划线更正法。其更正方法是,首先在错误的文字或数字上划一条红线,表示注销。但必须使原有的字迹仍可辨认,然后在划线上方填写正确的文字或数字,并由记帐人员在更正处盖章。对错误的数字,应全部划线更正,不得只更正其中的错误数字,对于文字的错误,可以只划去错误的部分。
(二)红字更正法:在当年内,发现已登记入帐的记帐凭单发生错误,如凭单中的会计科目和收付方向有错误以及凭单中金额有错误时,可用红字更正法。其更正方法是,先用红字填制一张与原来错误记帐凭单内容完全相同的记帐凭单,据以用红字记帐,表示冲销原有的错误记录,并在红字记帐凭单和帐簿的摘要栏内,注明注销原有错误记帐凭单的日期、编号及更正的原因。然后用蓝字重新填制一张正确的记帐凭单,并据以记帐,在记帐凭单和帐簿摘要栏内,还要注明被订正凭单的日期和编号;如果会计科目和收付方向没有错误,只是错误凭单的金额大于正确金额时,也可以不采取上述全部冲销的方法,而只冲销其大于正确金额的差额部分,其更正方法是,用红字填制一张与原来错误记帐凭单中科目和收付方向完全相同的凭单,其差额部分用红字填写,并据以记帐,表示冲销的错误金额差额部分,有关注明事项同上。
(三)补充登记法:在记帐后,发现记帐凭单的科目和收付方向没有错,而只是凭单的错误金额小于正确金额时,除用红字更正法外,也可以用补充登记的方法。其更正方法是,用蓝字填制一张与原有记帐凭单会计科目和收付方向完全一样的记帐凭单,金额只填写错误金额小于正确金额的差额部分,并据以记帐,表示调增错误金额的差额部分,有关注明事项同上。
发现以前年度记帐凭单有错误,应用蓝字填制一张更正的凭证。
四、总帐和明细帐要进行平行登记。即凡在总帐中进行总括登记的,也要在其所属的明细帐中进行明细登记。总帐和其所控制的明细帐登记的“收方”或“付方”的方向必须一致;记入总帐的金额,必须与记入其所控制的明细帐金额之和相等。
第三十二条 对帐、清帐。对帐就是将帐簿与记帐凭证核对,帐簿与帐簿之间的有关数字核对,帐簿与会计报表核对,帐簿与财产核对,做到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帐表相符、帐实相符。清帐就是清理财产和往来帐项,并主动与有关部门、个人联系,做到及时结清,免致造成呆帐悬案损失。
第三十三条 调帐。调帐是为结帐前做好准备。剧场的调帐要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把属于本期(月、季、年)内发生而尚未入帐的会计事项,逐一查明调整入帐。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本期应收的收入而尚未入帐的,要按应收数入帐。
二、本期应负担而未支付的税金和费用,要按应付数入帐。
三、已经耗用的库存材料,应如数转销。
四、本期应提取的各项专用基金及收支结余分配,应计提和转帐。
五、财产盘亏、盘盈,经批准后应调整帐务。
六、凡是本期的往来款项要逐笔检查,有关本期的收入、费用要及时转帐。
第三十四条 会计人员应按照规定,定期(按月或按季、按年)结帐。
一、结帐前,必须将本期内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帐。
二、结帐时,应结出每个帐户的期末余额,需要结出当月发生额的,应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并在下面划一条单红线。需要结出本月止累计发生额的,应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止累计”字样,并在下面划一条单红线。本年累计发生额下应划双红线。年终结帐时,所有总帐帐户都应结出本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
三、年度终了,要把各帐户的余额结转下年,并在摘要栏内注明“转结下年”字样;在下年新帐第一行余额栏填写上年结转的余额,并在摘要栏内注明“上年结转”字样。
第三十五条 年度结帐后,旧帐簿按下列办法处理:
一、订本的日记帐:要在空白页第一页上划“/”线作废。
二、活页帐:要将所有空白帐页抽掉,另编连续页号,装订成册。
三、固定资产明细帐和库存材料明细帐,如果需要跨年度继续使用的,年终可以不编总页号。
第三十六条 剧场会计采用总帐科目汇总表的核算形式,它的帐簿组织,记帐程序和记帐方法如下:
一、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帐凭单。
二、根据记帐凭单和有关原始凭证,登记日记帐。
三、根据记帐凭单和有关原始凭证,登记明细分类帐。
四、根据记帐凭单,定期汇总编制总帐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帐。
五、根据总分类帐的余额,定期与日记帐、有关明细分类帐互相核对。
六、根据总分类帐、明细分类帐和其他有关资料定期编制会计报表。
总帐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图如下:
-----
-------------|日记帐|
| -----
| |
-------- ↓
| | ↑
------ ------ ------ ------ ------
|原始凭证|→|记帐凭单|→|总帐科目|→|总分类帐|→|会计报表|
| | | | |汇总表 | | | | |
------ ------ ------ ------ ------
| | ↓ ↑
-------- ↑ |
| ------- |
|-------------|明细分类帐|----
-------
→记帐程序 ………………→←………………核对关系
(格式2-1) ---------
总分类帐 |本帐页数| |
|----|--|
|本户页数| |
---------
会计科目:
………………………
-----------------------------------
| 年 |凭| | | | | |
|---|单| 摘 要 | 收方 | 付方 | 收或付 | 余额 |
|月|日|号| | | | | |
|-|-|-|------|----|----|-----|----|
| | | | | | | | |
-----------------------------------
(格式2-2) ---------
明细帐 |本帐页数| |
|----|--|
|本户页数| |
---------
会计科目
………………………
子目及户名
………………………
-----------------------------------
| 年 |凭| | | | | |
|---|单| 摘 要 | 收方 | 付方 | 收或付 | 余额 |
|月|日|号| | | | | |
|-|-|-|------|----|----|-----|----|
| | | | | | | | |
-----------------------------------
(格式2-3) ---------
材料明细帐 |本帐页数| |
|----|--|
|本户页数| |
---------
名称
…………………
类别 编号 计量单位 规格
…………… …………… ……………… …………………
-----------------------------------
| 年 |凭| | 收 入 | 发 出 | 结 存 |
|---|单| 摘 要 |------|------|------|
|月|日|号| |数|单|金额|数|单|金额|数|单|金额|
| | | | |量|价| |量|价| |量|价| |
|-|-|-|------|-|-|--|-|-|--|-|-|--|
| | | | | | | | | | | | | |
-----------------------------------
(格式2-4) ---------
固定资产明细帐 |本帐页数| |
|----|--|
|本户页数| |
---------
名称
…………………
类别 计量单位 规格
……………………… ……………………… ……………
----------------------------------
| 年 |凭|财| |单| 收方 | 付方 | 余 额 |
|---|单|产|摘 要 | |-----|-----|-----|
|月|日|号|编| | |数量|金额|数量|金额|数量|金额|
| | | |号| |价| | | | | | |
|-|-|-|-|----|-|--|--|--|--|--|--|
| | | | | | | | | | | | |
----------------------------------
(格式2-5) ---------
明细帐 |本帐页数| |
|----|--|
|本户页数| |
---------
会计科目:
………………
------------------------------------
| 年 |凭| | | | |付(收)方发生额分析|
|---|单| 摘 要 |收方 |付方 |余额|----------|
|月|日|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格式2-6)
现金日记帐
第 页
------------------------------------
| 年 |凭| |对方| | | | |
|---|单| 摘 要 |科目|收方 |付方 | 收或付 | 余额 |
|月|日|号| | | | | | |
|-|-|-|------|--|---|---|-----|----|
| | | | | | | | | |
------------------------------------
格式(2-7) 第 页
银行存款日记帐 存款种类:
…………
帐 号:
…………
----------------------------------
| 年 |凭| | 支 票 | | | | |
|---|单| 摘 要 |-----|收方|付方|收或付|余额|
|月|日|号| |种类|号数| | | | |
|-|-|-|-------|--|--|--|--|---|--|
| | | | | | | | | | |
----------------------------------
第三章 剧场预算的管理和核算
剧场是文化事业单位,剧场预算属于国家预算组成部分。剧场应根据本单位的业务活动情况和有关规定编制预算。因此,反映和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加强预算资金的管理和核算,是剧场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一节 剧场预算
第三十七条 为了适应剧场业务工作的特点,解决剧场的维修和设备更新的资金问题,国家对剧场实行“全额管理、定收定支、专项补助、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
第三十八条 剧场应实行定员定额管理(即定人员编制,定演、映出任务,定财务收支,定专项补助)。这是剧场编好预算和搞好经营管理的基础,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历史资料和今后的工作需要,制定出先进的合理的定员定额制度,并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
第二节 预算编制的原则
第三十九条 为了使剧场的预算安排得积极可靠,在编制预算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编制预算时,一定要根据剧场本年度实际情况来安排资金。各项收入要计算正确,防止“打埋伏”,各项支出要合理安排,防止“宽打窄用”。
二、坚持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编制预算时既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又要考虑到国家财力的可能,两者结合起来,解决好需要与可能的矛盾。上级下达了控制指标的,在编制预算时一般不应超过下达的控制指标数。
三、坚持“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剧场必须认真贯彻这一方针。在编制预算时必须精打细算,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尽量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要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
四、坚持分清资金渠道。在编制预算时要划清事业费和基本建设资金的界限,属于基本建设投资的项目应列入基本建设计划,不能列入业务支出预算。应划清预算内和预算外的界限,属于专用基金开支的项目,应在专用基金中开支,不能列入业务支出预算,需要国家专项拨款解决的应编入专项拨款预算内。
第三节 预算编制的方法
第四十条 预算的编制内容,主要包括收入、支出、专项补助三个部分。此外,还要附有编制预算的依据,指标增减变化原因和采取保证完成任务的措施等说明。
第四十一条 预算编制的方法。为了使预算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必须有正确的计算方法。凡有定员定额的项目,应按定员定额计算;凡有规定标准的项目,应按规定标准计算;凡没有定员、定额标准的项目可根据上年执行情况,并考虑年度计划的增减变化因素予以估计。
一、收入预算的编制:
编制收入预算时,应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根据计划年度内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主管部门所提供的戏剧、电影剧目情况和演出合同计划等因素,参照近几年的演出、放映完成计划的实绩,首先制定出各项计划的基础数字,包括预测的场次、各类票别的平均价格、平均上座率、分成比例等。剧场在编报收支预算过程中,要认清新形势,做好预测工作,掌握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动态和观众对戏剧、影片的爱好要求,以及今后采取各种增加场次和提高上座率等措施。
多种经营收入是剧场开辟财源的一个重要渠道。根据全额管理的规定,多种经营收入,应该列入年度预算进行统一核算。根据以上要求具体编制预算收入计划的方法如下:
(一)业务收入预算的编制方法:
1.每场平均收入的计算公式:每场平均收入=甲票平均价×甲票座位数+乙票平均价×乙票座位数+丙票平均价×丙票座位数……
2.全年演出、放映收入计算公式:全年演出、放映收入=每场平均收入×场次×平均上座率×剧场分成比例
3.计算了演映出收入后,再根据剧场安排的工作日和工作时间余下的潜力,预计可能收取的场租收入等。
(二)多种经营收入预算的编制方法:编制多种经营的收入预算,也要建立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上,其主要经营项目收入预算的计算公式如下:
1.招待所净收入=平均床租费×床位数×利用率×全年工作日-费用支出-税金
2.小卖部净收入=销售收入-销售成本-费用-税金
3.其它经营的收入均可参照上列方式进行计算。
二、支出预算的编制:
(一)人员经费:一般应按月平均定额×年度平均人数×12个月计算。
年平均人数采用加权平均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新增人数×新增人数月份
年平均人数=年初人数+-----------+……
12
也可按维持经费和发展经费分别计算后再加起来。
维持经费=月平均定额×年初实有人数×12个月
发展经费=月平均定额×本年平均增加人数×12个月
(二)离休退休费的计算:按离、退休人数和规定待遇编制预算。
(三)公务费、业务费的计算:按工作人员编制参照近年支出情况,根据本年业务活动需要编列预算。
(四)一般的专业设备购置费和修缮费,根据本年实际需要和所提的修购基金情况进行编制。
(五)专项补助的计算:属于房屋大修和大型设备更新,应根据实际需要编制预算,并报请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审批,实行专款专用。
第四十二条 剧场应根据规定的预算表格(格式3—1,3—2),规定的时间,报送预算;对拖延不报预算的,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不予拨款。
第四十三条 预算的核定:剧场预算,经上级主管部门商同财政部门核定后,即作为预算拨款和预算执行的依据。并根据需要作月、分季的用款计划。剧场要采取妥善措施,努力挖掘潜力,积极增加收入,节约支出,增加结余,千方百计地保证预算计划的圆满完成。
第四十四条 预算的追加、追减,剧场全年收支预算,经批准下达后,一般不得变动;如须变动时,需提出追加、追减预算的报告,经批准后方可执行。
(格式3—1)
剧场一九 年收支预算表
编报日期 年 月 日 金额单位:元
-----------------------------------
| 项 目 |上年决算数|本 年|核 定| 计算过程及|
| | 或预计数|预算数|全年预算数| 说明 |
|----------|-----|---|-----|------|
|一、收入合计 | | | | |
|----------|-----|---|-----| |
|(一)业务收入 | | | | |
|1.演出分成收入 | | | | |
|2.放映分成收入 | | | | |
|3.场租收入 | | | | |
|4.幻灯广告收入 | | | | |
|5.其他业务收入 | | | | |
|(二)其他收入 | | | | |
|其中:多种经营收入 | | | | |
|----------|-----|---|-----| |
|二、支出合计 | | | | |
|----------|-----|---|-----| |
|(一)业务支出 | | | | |
|1.工资 | | | | |
|2.补助工资 | | | | |
|3.职工福利费 | | | | |
|4.离休退休人员费用| | | | |
|5.公务费 | | | | |
|6.设备购置费 | | | | |
|7.修缮费 | | | | |
|8.业务费 | | | | |
|(二)其他支出 | | | | |
|----------|-----|---|-----| |
|三、结余合计 | | | | |
|---------------------------------|
| | 全年工作日 天 |编制人数: 人|
|补| |-------|
| | |年初人数: 人|
| |-----------------------|-------|
|充| 全年演出场次: 场| |年末人数: 人|
| | |平均上座率 % |-------|
| | 观众人次: 人| |平均人数: 人|
|资| | |-------|
| | | |离休人数: 人|
| |-----------|-----------|-------|
|料| 全年放映场次: 场| |退休人数: 人|
| | |平均上座率 % |-------|
| | 观众人次: 人| |月平均工资:元|
-----------------------------------
剧场负责人 会计主管 制表
(格式3—2)
剧场一九 年专项补助预算表
编报日期 年 月 日 金额单位:元
------------------------------
| 项目名称 |规格|单位|数量|单价|金额|核定预算数|
| |型号| | | | | |
|-------|--|--|--|--|--|-----|
| 合 计 | | | | | | |
|-------|--|--|--|--|--|-----|
|一、大型设备费| | | | | | |
|-------|--|--|--|--|--|-----|
|1. | | | | | | |
|-------|--|--|--|--|--|-----|
|2.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大型修缮费| | | | | | |
|-------|--|--|--|--|--|-----|
|1. | | | | | | |
|-------|--|--|--|--|--|-----|
|2.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说 |
| |
|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