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地方病防治工作规划(1986-1990年)
(1986年9月20日)
一、防治工作现状
30多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卫生部门与有关部门密切协作,落实防病治病措施,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人间鼠疫疫情稳定,近年仅发生少数病人,基本控制了东北、东南沿海疫区鼠间鼠疫流行。血吸虫病已有162个县和112个县,分别达到基本消灭和消灭的标准。消灭钉螺面积111亿平方米,治愈病人1120多万人。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区碘盐普及率已达87.3%,治愈病人2200多万,已有14个省(区、市)达到基本控制标准。完成改水降氟工程1万多处,近1000万人解除了高氟水的危害。人间布氏菌病发病率下降到十万分之0.05,50%的疫区县达到基本控制标准。急型、亚急型克山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多数大骨节病区病情基本稳定。疟疾年发病已降至50余万人,有2120个县(市)发病率控制在万分之1以下。丝虫病在全国有660个县达到基本消灭指标,4个省(区、市)实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麻风病发病率不断减少,患病率不断下降。一些地区对性病,肝、肺吸虫;包、囊虫病,已经开始查治。
科学研究取得了一些新进展,永寿县大骨节病科学考察获得了可喜成果。地方病研究共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16项,部级42项,并获得1项国际“克劳斯·施瓦兹”奖。
目前地方病的病情仍然较重,有现症病6000多万。鼠间鼠疫还在西北、西南和内蒙古地区流行;血吸虫病江湖州滩地区流行尚未得到有效地控制,急性感染在局部地区仍成批发生;在碘防治措施落实不好的地区,新发大批地甲病人;畜间布氏菌病还有局部暴发流行;100多万氟骨症病人丧失劳动力;西南地区的亚急型克山病和一些地区的大骨节病仍处于活跃状态;抗性恶性疟流行范围有所扩大;500多万现症丝虫病人还未治愈;肝、肺吸虫病,包、囊虫病,钩虫病也威胁着人民的健康;性病在部分城市和地区有扩大趋势。专业技术队伍素质差,防病经费缺乏,与防治任务很不适应。
二、计划任务和指标
(一)计划总任务
“七五”期间,地方病防治工作总的任务是,根据全国党代会所确定的方针,按照国家和卫生部制定的“七五”计划要求,进一步做好地方病防治工作。因地制宜地落实防病治病措施,巩固防治成果,努力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为90年代地方病防治事业的迅速发展打下基础。
(二)主要计划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