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九五”期间,中国教育以前所未有的发展步伐,取得了辉煌成就。
基础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如期实现,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已提高到8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42%,在校生达2500余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1%以上,在学人数达1100万人,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在校生合计达860万人;各种形式的在职培训、继续教育,参加学习培训的各类人员达数亿人。我国在人均收入相对较低的国情下,造就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培养体系,使国民素质大大提高,培育了大批熟练劳动者和各类专业人才。
教育体改改革成效明显,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和调整工作基本完成,高校后勤管理已开始步入社会化运营轨道,学校生制度、毕业生就业制度和办学体制方面的改革都已取得重要进展。教育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逐渐步入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行政的轨道。高等学校在发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方面军。教育的育人观念和培养模式正在更新,由“应试教育”开始向实施素质教育转变,教学改革逐步深化,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正在成为新的教育质量观。
教育发展已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两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知识贡献。
2、面临的发展新机遇
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形势,教育正面临着机遇大于挑战的发展新环境:
--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是实现教育加速发展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巨大需求为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教育发展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全社会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全社会对教育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发挥重大促进作用的认识得到空前提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国家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政府的教育投入将继续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这将是教育实现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证。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将教育同自己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投入于教育就是投资于食品来的理念深入人心,接受更高质量、更高层次教育的社会愿望日趋增强,孕育着的巨大社会需求,必将调动起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投入,这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世界新经济趋向正成为教育加速发展的强大驱动力量。国际上以信息网络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发展趋向,以及由这一革命性变化所引发的日趋激烈的国际高层人才争夺战,正在形成强大的驱动力量,要求我国加快教育发展,扩大培养规模和提高教育质量,尽快缩小人力资源差距和知识差距,以增强国际竞争力,应对激烈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这既是严峻的挑战,更是有利的发展机遇。教育必须以更快的步伐跟上世界发展进程是大势所趋。
--实现国家新时期发展战略目标对教育提出了加速发展的紧迫要求。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西部大开发、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总体发展目标和战略,都需要更加紧密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这从根本上提出了加快扩大教育规模,扩展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和实现教育形式多样化的要求,要给教育面向社会发展需要进行机制创新和结构优化提供了深化改革的有利时机。
--技术手段的现代化为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正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加速了教育技术手段现代化,网络教学等远距离教育和多媒体教学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深刻改变着传统教育手段、教学方式和方法,优质教育资源可以在大范围共享,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效率大大提高,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更大产出效益成为现实,给教育超常规发展带来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