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民政部、团中央、全国妇联关于转发山西省民政厅、团省委、省妇联《关于开展为五保户做好事送温暖活动的情况报告的通知》

民政部、团中央、全国妇联关于转发山西省民政厅、
 团省委、省妇联《关于开展为五保户做好事
 送温暖活动的情况报告的通知》
 (民[1986]农13号 1986年3月23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团省委、省妇联、沈阳、大连、哈尔滨、武汉、广州、重庆、西安市民政局、团市委、市妇联:
  一年来,山西省在开展为五保户做好事送温暖活动中,充分发动社会力量,组织包户服务,为五保户排忧解难,取得了成效。他们的主要做法:一是民政、青年团、妇联三个部门分工协作,紧密配合,工作细致,措施扎实;二是各级领导定期走访五保户已形成制度,发现问题,就地妥善解决;三是因人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落实五保供养政策。现将山西省民政厅、团省委、省妇联《关于开展为五保户做好事送温暖活动的情况报告》转发给你们,供参考。
  为五保户做好事送温暖,发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了五保供给政策的落实。目前有不少地方开展了这项活动,但发展不平衡,有的缺乏持久性,有的发展缓慢,有的尚未开展,五保政策没有有效地落实,五保户的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特别是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生活不能自理的分散供养的五保户,困难更大。各地民政、共青团、妇联三个部门要借鉴山西的经验,在当地党政统一领导下,紧密配合,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因地因人制宜,采取多种形式,把这项活动普遍开展起来,坚持下去,使之形成制度。请将开展情况及时报告我们。

附:      山西省民政厅、团省委、省妇联关于开展为

           五保户做好事送温暖活动的情况报告
               (1986年2月21日)

民政部、团中央、全国妇联:
  我省为五保户做好事送温暖活动是由点到面逐步开展起来的。早在1982年,襄垣县开展了为五保户办好事的“综合包产服务活动”。1984年,怀仁县民政局、团县委、县妇联又发动农村共青团员、青年、妇女等社会力量,为五保户拆洗、缝补被褥、棉衣,检修住房。1985年8月份,我们向全省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开展为五保户做好事送温暖活动的通知》,要求农村团员、青年、妇女、学生等广大村民认真学习和贯彻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试行办法》,积极为农村五保户排忧解难,造成尊老爱老的社会风尚。通知发出后,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各地把这一活动和“四有”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掀起了一个“做好事、送温暖”活动的高潮,涌现了一批热心为五保户服务的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
  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全省参加走访看望五保户的干部36914人,其中县级干部717人,走访了1398个乡,14515个自然村,718个敬老院(占全省734所敬老院的97.8%),29710个五保户(占全省45504人五保总人数的65%)。发放救济款69.28万元,衣被15928件(套)。修建住房3555间,解决口粮288万斤、蔬菜75万斤、肉63000斤、红、白糖1900斤,煤炭和烧柴22万斤。参加为五保户义务做好事送温暖活动的村民42万多人,其中党员和干部3.5万人、共青团员和青年9.58万人、妇女5.5万人、学生23.59万人。共帮助3.71户五保户(占全省39983户五保总户数的93%),拆洗衣被58259件(套),修补住房7715间(孔),担水177万担,运送煤炭24824吨,加工米面314万斤,请医送药七百多人(次),送各种生活用品3万余件。通过这些活动,把党的温暖及时送到五保户家中,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同时,全省农村敬老院有了较大发展。1984年底全省敬老院502所,到1985年底已发展到734所,增长51%,入院老人5100人,增长68%。全省有上百个敬老院庭院美观幽静、设备齐全。五保老人生活舒适。五保经费也逐步由乡镇财政统一提留解决,生活费平均300元以上,供应标准稳定提高。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