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部分福利工厂原材料供应渠道中断。
(3)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大量产品滞销。
(4)技术素质低,工厂应变能力差。
由于上述情况,使民政福利生产面临严峻的考验。1983年,在全市15个福利工厂中,就有13个因材料短缺、生产任务不足、产品销路不畅,而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有9个福利工厂亏损,年亏损总额达154.2万元;只有6个企业盈利,盈利总额为21.7万元。盈亏相抵后,净亏132.5万元。有的工厂因没活干、开不出工资,被迫给职工放假,一部分盲聋哑残人员生活得不到保证,到政府上访告状。面对社会福利生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市委、市政府及时听取了市民政局、民政工业公司的汇报,并征求他们对办好民政工业的意见。我们市政府分析研究了民政工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识到,民政工作基础差、底子薄、是个特殊的福利生产单位。而它又是党的福利事业的一部分。办好这项事业,能够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群众解愁,发展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促进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民政工业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办好,不能办坏,只能发展,不能后退。但是,要把民政工业真正办好,单靠民政部门是很难解决问题的,它需要政府和社会各部门给予保护和扶持。为此,市政府在经济改革中,采取了三条保护和扶持措施。一是把社会福利生产纳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对民政工业给予足够的重视,根据情况及时召开有关会议,讨论研究福利生产问题。二是要求市经委、计委、财政、银行、税务、劳动、物资、商业、城建、环保等部门对民政工业放宽政策,制订措施,给予支持和保护。三是要充分发挥抚顺大型工矿企业多的优势,开展国营大厂帮带民政小厂的活动。以大厂矿为依托,在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上扶持福利生产。
为落实保护和扶持措施,第一步,市政府于1983年底召开了扶持民政工业发展的专门会议。认真研究了政府各部门如何扶持民政工业的具体办法,重点解决福利工厂减免税和低息贷款以及部分产品的产供销问题。第二步,市政府于1984年4月又召开了大厂矿扶持民政工业发展的工作会议。市政府有关部门和77家大厂矿企业的领导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在市计委、经委领导同志的主持下,就福利生产存在的困难问题,同有关部门和大厂矿领导沟通协商,要求与会领导对民政工业给予支持和照顾。并当场拍板定案,确定并落实了大厂矿帮助福利工厂的关系,同时要求民政局、民政工业公司要克服依赖思想,发挥主动能动性,特别是公司领导要转变思想作风,帮助基层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我们还结合经济改革和企业整顿,对福利厂的领导班子作了适当的调整和充实,使之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第三步,市政府于1984年12月召开了60多家大厂矿企事业单位参加的大厂带小厂总结表彰大会。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领导同志都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前段开展国营大厂带民政福利小厂的情况,交流了经验,提出了进一步搞好这项活动的要求。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各级有关部门的扶持,各大企业的支持,给民政福利企业的发展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如市税务部门先后为11个福利工厂减免工商税20余万元;市财政局于1983年底为民政工业公司补贴25万元;市银行在贷款上给福利工厂优惠待遇,城建部门为一个福利工厂免征修建污水暗渠费11万余元。市经委计委为疏通和恢复福利工厂的产供销渠道做了大量工作。分管民政工作的副市长,挤时间走遍了福利工厂,并多次亲自出面为福利工厂解决一些关键性问题,从而使民政企业的领导增强了克服困难,办好企业的信心和决心,也为民政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