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内部控制评价步骤和计分方法说明
第一步:确定评价的具体对象,包括各类业务活动、管理活动和支持保障活动。
第二步:根据具体评价对象的特点,按《办法》第三章评价内容中的要求,并结合其他的评价准则,依据第八条的四个评价方面(充分性、合规性、有效性、适宜性),形成系统的评价问题。即:
过程和风险是否已被充分识别(充分性评价)?
过程和风险的控制措施是否遵循相关要求、得到明确规定并得以实施和保持(合规性评价)?
控制措施是否有效(有效性评价)?
控制措施是否适宜(适宜性评价)?
其中对不适用的过程要素标注“不适用”。
在评价过程中,对不同评价问题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如询问、查阅书面材料、抽样、穿行测试等。
第三步:根据办法第四十八条,确定每项评价问题的评分标准。即:
满足充分性要求的,可得该项分值的20%;
在此基础上,满足制度合规性要求的,可再得该项分值的30%;
在此基础上,满足执行合规性要求的,可再得该项分值的30%;
在此基础上,满足有效性和适宜性要求的,可再得该项分值的20%。
第四步:根据现场评价情况,得到合规、违规、险情、事故四种评价结果,依据第四十八条和第五十条的规定确定各评价内容的实际得分。
第五步:确定具体评价对象的得分。由于存在不适用项目,应将上边计算获得的分值转化成标准分。例如,某评价对象适用项目的总分为450分,而实际得分为400分,则最后得分为400/450×100=89分(计算公式和原则见第四十九条)。
第六步:确定过程评价得分。完成对各具体对象的评价后,综合各具体对象所涉及的评价结果,对内部控制过程作出评价。过程评价的得分可以将所有适用的具体评价对象在该评价过程的实际得分加总,最后除以具体适用对象的数量,即可得出这个要素的标准分值。例如,对“内部控制政策”过程进行综合评分,假定有10项具体对象均涉及到内控政策,10项具体评价对象评价标准总分为10×20=200分,10项具体评价对象内控政策实际得分加总后160分,则内控政策过程要素的总得分为160/10=16分。
二、结果评价
(一)结果评价指标及分值表
┏━━━━━━━━━━━━━━━━┳━━━━━━┳━━━━━┳━━━━━━━┳━━━━┳━━━┓
┃ ┃ ┃ 假设实 ┃标准分值 ┃ 实际 ┃ ┃
┃ ┃ ┃ ┣━━━┳━━━┫ ┃ ┃
┃ 评价指标 ┃控制比例 ┃ ┃ ┃分支 ┃ 得分 ┃备注 ┃
┃ ┃ ┃ 际情况 ┃法人 ┃ ┃ ┃ ┃
┃ ┃ ┃ ┃ ┃机构 ┃ ┃ ┃
┣━━━━━━━━━━━━━━━━╋━━━━━━╋━━━━━╋━━━╋━━━╋━━━━╋━━━┫
┃一、资本利润率 ┃≥13% ┃ 8% ┃ 50 ┃ - ┃ 30 ┃ ┃
┣━━━━━━━━━━━━━━━━╋━━━━━━╋━━━━━╋━━━╋━━━╋━━━━╋━━━┫
┃ 二、资产利润率 ┃ ≥0.6% ┃ 0.4% ┃ 50 ┃ 50 ┃ 30 ┃ ┃
┣━━━━━━━━━━━━━━━━╋━━━━━━╋━━━━━╋━━━╋━━━╋━━━━╋━━━┫
┃ 三、成本收入比 ┃ ≤35% ┃ 50% ┃ 50 ┃ 50 ┃ 20 ┃ ┃
┣━━━━━━━━━━━━━━━━╋━━━━━━╋━━━━━╋━━━╋━━━╋━━━━╋━━━┫
┃ 四、大额风险集中度指标 ┃ - ┃ - ┃ 50 ┃ - ┃ ┃ ┃
┣━━━━━━━━━━━━━━━━╋━━━━━━╋━━━━━╋━━━╋━━━╋━━━━╋━━━┫
┃ (一)单一客户授信余额比例 ┃ ≤10% ┃ 2家 ┃ 20 ┃ - ┃ 16 ┃ ┃
┣━━━━━━━━━━━━━━━━╋━━━━━━╋━━━━━╋━━━╋━━━╋━━━━╋━━━┫
┃ (二)十大客户授信余额比例 ┃ ≤30% ┃ 35% ┃ 10 ┃ - ┃ 7.5 ┃ ┃
┣━━━━━━━━━━━━━━━━╋━━━━━━╋━━━━━╋━━━╋━━━╋━━━━╋━━━┫
┃ (三)集团客户授信余额比例 ┃ ≤15% ┃ 1家 ┃ 20 ┃ - ┃ 18 ┃ ┃
┣━━━━━━━━━━━━━━━━╋━━━━━━╋━━━━━╋━━━╋━━━╋━━━━╋━━━┫
┃ 五、关联方交易指标 ┃ - ┃ - ┃ 50 ┃ - ┃ ┃ ┃
┣━━━━━━━━━━━━━━━━╋━━━━━━╋━━━━━╋━━━╋━━━╋━━━━╋━━━┫
┃ (一)单个关联方授信余额比例 ┃ ≤10% ┃ 1家 ┃ 20 ┃ - ┃ 18 ┃ ┃
┣━━━━━━━━━━━━━━━━╋━━━━━━╋━━━━━╋━━━╋━━━╋━━━━╋━━━┫
┃ (二)单个关联法人或其他组织所 ┃ ≤15% ┃ 1家 ┃ 20 ┃ ┃ 18 ┃ ┃
┃ 在集团客户的授信余额比例 ┃ ┃ ┃ ┃ - ┃ ┃ ┃
┣━━━━━━━━━━━━━━━━╋━━━━━━╋━━━━━╋━━━╋━━━╋━━━━╋━━━┫
┃ (三)全部关联方授信余额比例 ┃ ≤50% ┃ 20% ┃ 10 ┃ - ┃ 10 ┃ ┃
┣━━━━━━━━━━━━━━━━╋━━━━━━╋━━━━━╋━━━╋━━━╋━━━━╋━━━┫
┃ 六、资产质量指标 ┃ - ┃ - ┃ 50 ┃ 50 ┃ ┃ ┃
┣━━━━━━━━━━━━━━━━╋━━━━━━╋━━━━━╋━━━╋━━━╋━━━━╋━━━┫
┃ (一)新发生不良贷款率 ┃ ≤0.1% ┃ 0.2% ┃ 15 ┃ 15 ┃ 10 ┃ ┃
┣━━━━━━━━━━━━━━━━╋━━━━━━╋━━━━━╋━━━╋━━━╋━━━━╋━━━┫
┃ (二)不良贷款衡量指标 ┃ - ┃ - ┃ 35 ┃ 35 ┃ ┃ ┃
┣━━━━━━━━━━━━━━━━╋━━━━━━╋━━━━━╋━━━╋━━━╋━━━━╋━━━┫
┃ 1.不良贷款率 ┃ ≤3% ┃ 10% ┃ 10 ┃ 10 ┃ 3 ┃ ┃
┣━━━━━━━━━━━━━━━━╋━━━━━━╋━━━━━╋━━━╋━━━╋━━━━╋━━━┫
┃ 2.不良贷款额降低率 ┃≥10% ┃ 8% ┃ 10 ┃ 10 ┃ 8 ┃ ┃
┣━━━━━━━━━━━━━━━━╋━━━━━━╋━━━━━╋━━━╋━━━╋━━━━╋━━━┫
┃ 3.五级分类偏离度 ┃≤2% ┃5% ┃5 ┃ 5 ┃ 2 ┃ ┃
┣━━━━━━━━━━━━━━━━╋━━━━━━╋━━━━━╋━━━╋━━━╋━━━━╋━━━┫
┃ 4.正常及关注类贷款迁徙率 ┃≤3% ┃5% ┃5 ┃ 5 ┃ 3 ┃ ┃
┣━━━━━━━━━━━━━━━━╋━━━━━━╋━━━━━╋━━━╋━━━╋━━━━╋━━━┫
┃ 5.次级及可疑类贷款迁徙率 ┃≤8% ┃10% ┃5 ┃ 5 ┃ 3 ┃ ┃
┣━━━━━━━━━━━━━━━━╋━━━━━━╋━━━━━╋━━━╋━━━╋━━━━╋━━━┫
┃七、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 ┃≥80% ┃70% ┃50 ┃ 50 ┃ 40 ┃ ┃
┣━━━━━━━━━━━━━━━━╋━━━━━━╋━━━━━╋━━━╋━━━╋━━━━╋━━━┫
┃八、资本充足指标 ┃ - ┃ - ┃50 ┃ - ┃ ┃ ┃
┣━━━━━━━━━━━━━━━━╋━━━━━━╋━━━━━╋━━━╋━━━╋━━━━╋━━━┫
┃(一)资本充足率 ┃≥8% ┃5% ┃ 25 ┃ - ┃ 10 ┃ ┃
┣━━━━━━━━━━━━━━━━╋━━━━━━╋━━━━━╋━━━╋━━━╋━━━━╋━━━┫
┃ (二)核心资本充足率 ┃ ≥4% ┃ 2% ┃ 25 ┃ - ┃ 5 ┃ ┃
┣━━━━━━━━━━━━━━━━╋━━━━━━╋━━━━━╋━━━╋━━━╋━━━━╋━━━┫
┃九、流动性指标 ┃ - ┃ - ┃50 ┃ 20 ┃ ┃ ┃
┣━━━━━━━━━━━━━━━━╋━━━━━━╋━━━━━╋━━━╋━━━╋━━━━╋━━━┫
┃(一)准备金比例 ┃≥10% ┃12% ┃20 ┃ 20 ┃ 20 ┃ ┃
┗━━━━━━━━━━━━━━━━┻━━━━━━┻━━━━━┻━━━┻━━━┻━━━━┻━━━┛
(续表)
┏━━━━━━━━━━━━┳━━━━━━┳━━━━┳━━━━━━━┳━━━━━┳━━━┓
┃ ┃ ┃假设实 ┃标准分值 ┃实际 ┃ ┃
┃ ┃ ┃ ┣━━━┳━━━┫ ┃ ┃
┃ 评价指标 ┃控制比例 ┃ ┃ ┃分支 ┃ ┃备注 ┃
┃ ┃ ┃际情况 ┃法人 ┃ ┃得分 ┃ ┃
┃ ┃ ┃ ┃ ┃机构 ┃ ┃ ┃
┣━━━━━━━━━━━━╋━━━━━━╋━━━━╋━━━╋━━━╋━━━━━╋━━━┫
┃(二)存贷比 ┃≤75% ┃70% ┃10 ┃ - ┃ 10 ┃ ┃
┣━━━━━━━━━━━━╋━━━━━━╋━━━━╋━━━╋━━━╋━━━━━╋━━━┫
┃(三)中长期贷款比例指标┃≤120% ┃ 90% ┃ 10 ┃ - ┃ 10 ┃ ┃
┣━━━━━━━━━━━━╋━━━━━━╋━━━━╋━━━╋━━━╋━━━━━╋━━━┫
┃ (四)资产流动性指标 ┃ ≥25% ┃ 40% ┃ 10 ┃ - ┃ 10 ┃ ┃
┣━━━━━━━━━━━━╋━━━━━━╋━━━━╋━━━╋━━━╋━━━━━╋━━━┫
┃ 十、案件指标 ┃ - ┃ - ┃ 50 ┃ 50 ┃ ┃ ┃
┣━━━━━━━━━━━━╋━━━━━━╋━━━━╋━━━╋━━━╋━━━━━╋━━━┫
┃ (一)案件损失率 ┃ ≤0.1‰ ┃ 1‰ ┃ 25 ┃ 25 ┃ 0 ┃ ┃
┣━━━━━━━━━━━━╋━━━━━━╋━━━━╋━━━╋━━━╋━━━━━╋━━━┫
┃(二)发案率 ┃≤1% ┃1.5% ┃25 ┃ 25 ┃ 15 ┃ ┃
┣━━━━━━━━━━━━╋━━━━━━╋━━━━╋━━━╋━━━╋━━━━━╋━━━┫
┃ 合 计 ┃ - ┃ - ┃ 500 ┃ 270 ┃ 316.5 ┃ ┃
┗━━━━━━━━━━━━┻━━━━━━┻━━━━┻━━━┻━━━┻━━━━━┻━━━┛
(二)计算方法说明
指标计算公式见《办法》附录二。
1.资本利润率。
该指标最高得分50分,大于等于13%得满分,每减少1个百分点减少4分。假定某银行资本利润率为8%,则该项指标得30分。
2.资产利润率。
该指标最高得分50分,大于等于0.6%得满分,每减少0.1个百分点减少10分。假定某银行资产利润率为0.4%,则该项指标得30分。
3.成本收入比。
该指标最高得分50分,小于等于35%得满分,每增加1个百分点减少2分。假定某银行成本收入比为50%,则该项指标得20分。
4.大额风险集中度指标。
(1)单一客户授信余额比例:该指标最高得分20分,未超控制比例客户该项指标得满分,每增加一个超控制比例客户减2分。假定某银行有两家客户的授信余额分别超出该银行资本净额的10%,则该项指标得16分。
(2)十大客户授信余额比例:该指标最高得分10分,小于等于30%得满分,每超过1个百分点减0.5分。假定某银行最大十家客户的授信余额占该银行资本净额的35%,则该项指标得7.5分。
(3)集团客户授信余额比例:该指标最高得分20分,未超控制比例客户该项指标得满分,每增加一个超控制比例的集团客户减2分。假定某银行有一家集团客户的授信余额超出控制比例,则该项指标得1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