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是否明确会计部门、会计人员的权限?超越权限时的授权方式是什么?
9.如何对会计主管、会计负责人实行资格管理?会计人员是否具备必要上岗资格?
10.是否建立和实施会计差错责任人追究制度?
11.如何进行会计档案管理?是否对资料的交接、整理、借阅、保管、销毁等环节作出规定,并遵照执行?
12.是否按重要岗位分离原则配备足够的会计人员?
13.重要会计岗位人员是否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轮换?
14.会计人员离岗是否进行交接手续和监交程序?
(二)岗位制约
1.是否有严格的安全监控系统?各级柜员是否实施严格的分级授权?
2.是否严格执行双人经办制度:双人临柜;钱账分离;双人验印;双人对账。是否严格执行岗位分离制度:印压(押)证三分管;库房钥匙分管;会计岗和事后检查岗分离;会计前台和后台业务人员分离;记账岗与实物岗分离;系统管理岗与操作员分离?
(三)特别事项授权
1.是否执行重要会计业务授权:错账冲正授权;账务调整授权;大额支付授权;自制、补制凭证授权;查询、查复业务授权;挂账及临时过渡业务核算授权;特别转存授权;班外业务授权;拒绝付款业务授权?
2.是否执行会计电算化操作授权:操作人员按照权限级别进入系统和功能模块,操作人员不能越权掌握不相容岗位口令?
(四)对账制度
1.会计部门是否组织实施对账,业务部门是否配合会计部门进行账务核对,相互之间职责明确?
2.账务核对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在规定时间核对账务,对账频率是否符合规定?
3.银行汇票卡与汇出汇款登记簿、汇出汇款账、银行承兑汇票底卡是否与表外银行承兑汇票账、单位定期存款证实书底卡是否与单位定期存款每天核对,并登记备案?
4.应收、应付挂账款是否逐月对账,在年底彻底清理并编制分户余额表,并对跨年度挂账作出逐笔说明?
5.表外科目是否在每月末与表内有关科目、实物、登记簿进行核对?
6.对“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是否定期核对?
7.外汇会计业务对账是否做到:
(1)随单核对存放国外同业账(查看报单与明细账的余额是否相符);
(2)随单核对存放国内同业账;
(3)每天核对本币外汇买卖科目与外币结售汇科目的余额相符。
8.系统内往来业务对账:系统内往来的业务核对包括往来双方的发生额和余额的核对,发生额必须逐笔勾对,对账中的各种查询、查复要有书面记录;计算机对账和人工对账符合有关规定。
(五)重要物品管理
重要物品领取和交回是否执行严格的审批和登记(重要物品:会计印章、密押器、压书机、重要单证、密码口令及有关操作手册)?
七、产品开发
(一)是否建立产品开发控制程序?
(二)现行的产品开发过程的风险控制是如何实施的?
八、计划与财务
(一)是否制订全行业务经营计划?
(二)是否制定财务预算?
(三)财务审批是否符合授权要求?
(四)如何管理固定资产?
(五)如何进行固定资产的采购?如何规避采购风险?
九、安全保卫
(一)是否识别过安保范围(物防、人防、技防)的风险,以及所需风险控制措施?
(二)涉及金库、现金押运、运钞车辆等安保人员是否委外?如有,如何管理并控制风险?
(三)如何控制与其他商业银行合作进行现金押运的过程?
(四)如何进行全行安全检查?
(五)现有各项安保设施是否满足需要?
第五部分 过程评价示例(授信业务)
┏━━━━━━━━━━━━┳━━━━━━━━━━━━━━━━━━━━┳━━━┳━━━━┳━━━┳━━━┓
┃评价内容(具体内容见 ┃ 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 ┃评价 ┃标准 ┃实际 ┃ ┃
┃办法第10至31条) ┃ (不限于此) ┃结果 ┃分值 ┃得分 ┃备注 ┃
┣━━━━━━━━━━━━╋━━━━━━━━━━━━━━━━━━━━╋━━━╋━━━━╋━━━╋━━━┫
┃ 合 计 ┃ ┃ ┃ 440 ┃ ┃ ┃
┣━━━━━━━━━━━━╋━━━━━━━━━━━━━━━━━━━━╋━━━╋━━━━╋━━━╋━━━┫
┃ 内部控制环境 ┃ ┃ ┃ 80 ┃ ┃ ┃
┣━━━━━━━━━━━━╋━━━━━━━━━━━━━━━━━━━━╋━━━╋━━━━╋━━━╋━━━┫
┃ ┃ 本条是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综合评 ┃ ┃ ┃ ┃ ┃
┃ 第十条 公司治理。 ┃ ┃ ┃ ┃ ┃ ┃
┃ ┃ 价,不作为单项评价的内容。 ┃ ┃ ┃ ┃ ┃
┣━━━━━━━━━━━━╋━━━━━━━━━━━━━━━━━━━━╋━━━╋━━━━╋━━━╋━━━┫
┃ 第十一条 董事会、 ┃ 本条是对商业银行董事会、监事会、高 ┃ ┃ ┃ ┃ ┃
┃ 监事会、高级管理层 ┃ 级管理层责任的综合评价,不作为单项 ┃ ┃ ┃ ┃ ┃
┃ 责任。 ┃ 评价的内容。 ┃ ┃ ┃ ┃ ┃
┣━━━━━━━━━━━━╋━━━━━━━━━━━━━━━━━━━━╋━━━╋━━━━╋━━━╋━━━┫
┃ 第十二条 内部控制 ┃ ┃ ┃ 20 ┃ ┃ ┃
┃ 政策。 ┃ ┃ ┃ ┃ ┃ ┃
┃ ┃ 1.是否识别并制定授信业务政策?(查 ┃ ┃ ┃ ┃ ┃
┃ ┃ 阅书面资料) ┃ ┃ 4 ┃ ┃ ┃
┃ ┃2.授信业务政策是否符合商业银行的 ┃ ┃ ┃ ┃ ┃
┃ ┃ 经营宗旨和发展战略?(询问并查 ┃ ┃ 2 ┃ ┃ ┃
┃ ┃ 阅书面资料) ┃ ┃ ┃ ┃ ┃
┃ ┃3.授信业务政策是否符合法律、法规 ┃ ┃ ┃ ┃ ┃
┃ ┃ 和监管要求?(查阅书面资料) ┃ ┃ 2 ┃ ┃ ┃
┃ ┃4.授信业务政策是否体现出侧重控制 ┃ ┃ ┃ ┃ ┃
┃ ┃ 的风险类型,并体现出对不同地区、 ┃ ┃ ┃ ┃ ┃
┃ ┃ 行业、产品的风险控制要求?(查阅 ┃ ┃ 2 ┃ ┃ ┃
┃ ┃ 书面资料) ┃ ┃ ┃ ┃ ┃
┃ ┃5.授信业务政策是否传达至授信工作 ┃ ┃ ┃ ┃ ┃
┃ ┃ 人员并为其所熟悉?(询问和查阅) ┃ ┃ 3 ┃ ┃ ┃
┃ ┃6.授信业务政策是否一贯得到执行? ┃ ┃ ┃ ┃ ┃
┃ ┃ (抽样,可结合后面的抽样同时进行) ┃ ┃ 3 ┃ ┃ ┃
┃ ┃7.是否发挥作用?(抽样,可结合后面 ┃ ┃ ┃ ┃ ┃
┃ ┃ 的抽样同时进行) ┃ ┃ 2 ┃ ┃ ┃
┃ ┃8.授信业务政策是否定期进行评审, ┃ ┃ ┃ ┃ ┃
┃ ┃ 并根据经营环境、监管要求等进行 ┃ ┃ 2 ┃ ┃ ┃
┃ ┃ 调整?(询问并查阅书面资料) ┃ ┃ ┃ ┃ ┃
┣━━━━━━━━━━━━╋━━━━━━━━━━━━━━━━━━━━╋━━━╋━━━━╋━━━╋━━━┫
┃ 第十三条 内部控制 ┃ ┃ ┃ 20 ┃ ┃ ┃
┃ 目标。 ┃ ┃ ┃ ┃ ┃ ┃
┃ ┃ 1.授信业务是否建立内部控制目标? ┃ ┃ 4 ┃ ┃ ┃
┗━━━━━━━━━━━━┻━━━━━━━━━━━━━━━━━━━━┻━━━┻━━━━┻━━━┻━━━┛
(续表)
┏━━━━━━━━━━┳━━━━━━━━━━━━━━━━━━━┳━━━┳━━━━┳━━━┳━━━┓
┃评价内容(具体内容见┃ 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 ┃评价 ┃标准 ┃实际 ┃备注 ┃
┃办法第10至31条) ┃ (不限于此) ┃结果 ┃分值 ┃得分 ┃ ┃
┣━━━━━━━━━━╋━━━━━━━━━━━━━━━━━━━╋━━━╋━━━━╋━━━╋━━━┫
┃ ┃2.目标考虑了哪些要求?是否体现了 ┃ ┃ ┃ ┃ ┃
┃ ┃ 内控政策的要求?(询问并查阅书 ┃ ┃ 6 ┃ ┃ ┃
┃ ┃ 面资料) ┃ ┃ ┃ ┃ ┃
┃ ┃3.授信内控目标是否分解?是否进行监 ┃ ┃ 6 ┃ ┃ ┃
┃ ┃ 测和考核?(询问并查阅书面资料) ┃ ┃ ┃ ┃ ┃
┃ ┃4.授信内控目标实现情况如何?如何 ┃ ┃ 2 ┃ ┃ ┃
┃ ┃ 改进?(询问并查阅书面资料) ┃ ┃ ┃ ┃ ┃
┃ ┃5.如何通过授信内控目标提高授信工 ┃ ┃ 2 ┃ ┃ ┃
┃ ┃ 作和资产质量?(询问) ┃ ┃ ┃ ┃ ┃
┣━━━━━━━━━━╋━━━━━━━━━━━━━━━━━━━╋━━━╋━━━━╋━━━╋━━━┫
┃ 第十四条 组织 ┃ ┃ ┃ 20 ┃ ┃ ┃
┃ 结构。 ┃ ┃ ┃ ┃ ┃ ┃
┃ ┃ 1.是否设立清晰的授信业务组织体 ┃ ┃ 2 ┃ ┃ ┃
┃ ┃ 系?(询问并查阅书面材料) ┃ ┃ ┃ ┃ ┃
┃ ┃2.是否建立严格的授信风险垂直管理 ┃ ┃ ┃ ┃ ┃
┃ ┃ 体制,对授信进行统一管理?(询问 ┃ ┃ 1 ┃ ┃ ┃
┃ ┃ 并查阅书面材料) ┃ ┃ ┃ ┃ ┃
┃ ┃3.是否设立独立的授信风险管理部 ┃ ┃ ┃ ┃ ┃
┃ ┃ 门,对不同币种、不同客户对象、不 ┃ ┃ ┃ ┃ ┃
┃ ┃ 同种类的授信进行统一管理,避免 ┃ ┃ 1 ┃ ┃ ┃
┃ ┃ 信用失控?(询问并查阅书面材料) ┃ ┃ ┃ ┃ ┃
┃ ┃4.授信岗位设置是否做到分工合理、 ┃ ┃ ┃ ┃ ┃
┃ ┃ 职责明确?岗位之问是否相互配 ┃ ┃ ┃ ┃ ┃
┃ ┃ 合、相互制约?是否做到审贷分离、 ┃ ┃ 2 ┃ ┃ ┃
┃ ┃ 业务经办与会计账务处理分离? ┃ ┃ ┃ ┃ ┃
┃ ┃ (询问并查阅书面材料) ┃ ┃ ┃ ┃ ┃
┃ ┃5.是否对授信实行统一的法人授权 ┃ ┃ ┃ ┃ ┃
┃ ┃ 制度,上级机构是否根据下级机 ┃ ┃ ┃ ┃ ┃
┃ ┃ 构的风险管理水平、资产质量、所 ┃ ┃ ┃ ┃ ┃
┃ ┃ 处地区经济环境等因素,合理确 ┃ ┃ 2 ┃ ┃ ┃
┃ ┃ 定授信审批权限?(询问并查阅 ┃ ┃ ┃ ┃ ┃
┃ ┃ 书面材料) ┃ ┃ ┃ ┃ ┃
┃ ┃6.是否设立审贷委员会,负责审批权 ┃ ┃ ┃ ┃ ┃
┃ ┃ 限内的授信?行长是否担任审贷委 ┃ ┃ 2 ┃ ┃ ┃
┃ ┃ 员会的成员?(查阅书面材料)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