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操作说明》的通知[失效]

                                         (续表)

┏━━━━━━━━━━┳━━━━━━━━━━━━━━━━━━┳━━━┳━━━┳━━━┳━━━┓
┃评价内容(具体内容见┃  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       ┃评价 ┃标准 ┃实际 ┃备注 ┃
┃办法第10至31条)  ┃  (不限于此)           ┃结果 ┃分值 ┃得分 ┃   ┃
┣━━━━━━━━━━╋━━━━━━━━━━━━━━━━━━╋━━━╋━━━╋━━━╋━━━┫
┃          ┃7.审贷委员会审议表决是否遵循集   ┃   ┃   ┃   ┃   ┃
┃          ┃ 体审议、明确发表意见、多数同意  ┃   ┃   ┃   ┃   ┃
┃          ┃ 通过的原则?全部意见是否记录    ┃   ┃   ┃   ┃   ┃
┃          ┃ 存档?是否存在被审贷委员会两    ┃   ┃  3 ┃   ┃   ┃
┃          ┃ 次否决的贷款申请在半年内又提   ┃   ┃   ┃   ┃   ┃
┃          ┃ 交审贷委员会审议情况?(查阅书   ┃   ┃   ┃   ┃   ┃
┃          ┃ 面材料,并进行抽样验证,结合后  ┃   ┃   ┃   ┃   ┃
┃          ┃ 面的抽样同时进行)        ┃   ┃   ┃   ┃   ┃
┃          ┃8.授信业务组织体系的有关规定如授  ┃   ┃   ┃   ┃   ┃
┃          ┃ 权、职责分离等是否得到遵循?(抽  ┃   ┃  3 ┃   ┃   ┃
┃          ┃ 样,结合第二十条的业务抽样)   ┃   ┃   ┃   ┃   ┃
┃          ┃9.授信业务组织结构是否发挥作用?  ┃   ┃   ┃   ┃   ┃
┃          ┃  (结合内控目标和实际抽样结果进  ┃   ┃  2 ┃   ┃   ┃
┃          ┃  行评价)            ┃   ┃   ┃   ┃   ┃
┃          ┃10.授信业务组织体系是否适时进行  ┃   ┃   ┃   ┃   ┃
┃          ┃  评估并随需要进行调整?(询问和  ┃   ┃  2 ┃   ┃   ┃
┃          ┃  书面文档检查)         ┃   ┃   ┃   ┃   ┃
┣━━━━━━━━━━╋━━━━━━━━━━━━━━━━━━╋━━━╋━━━╋━━━╋━━━┫
┃第十五条 企业文化。┃                  ┃   ┃ 10 ┃   ┃   ┃
┃          ┃1.是否有明确的授信文化?(询问并  ┃   ┃ 2  ┃   ┃   ┃
┃          ┃ 查阅书面材料)          ┃   ┃   ┃   ┃   ┃
┃          ┃2.授信文化是否体现风险控制的理   ┃   ┃ 3  ┃   ┃   ┃
┃          ┃ 念?(询问并查阅书面材料)     ┃   ┃   ┃   ┃   ┃
┃          ┃3.授信文化如何向员工贯彻?(询问) ┃   ┃ 3  ┃   ┃   ┃
┃          ┃4.授信文化在引导授信人员形成风险  ┃   ┃   ┃   ┃   ┃
┃          ┃  意识、规范行为方面是否发挥作用?┃   ┃ 1  ┃   ┃   ┃
┃          ┃  (询问和观察,评价员工风险意识) ┃   ┃   ┃   ┃   ┃
┃          ┃5.授信文化是否适时进行评估?(询  ┃   ┃ 1  ┃   ┃   ┃
┃          ┃  问和书面文档检查)       ┃   ┃   ┃   ┃   ┃
┣━━━━━━━━━━╋━━━━━━━━━━━━━━━━━━╋━━━╋━━━╋━━━╋━━━┫
┃第十六条 人力   ┃                  ┃   ┃ 10 ┃   ┃   ┃
┃资源。       ┃1.是否建立授信人员管理的政策和程序?┃   ┃ 2  ┃   ┃   ┃
┃          ┃2.有关授信人员(尤其是客户经理、授 ┃   ┃   ┃   ┃   ┃
┃          ┃ 信审批人员)的职责、权限和人员任 ┃   ┃   ┃   ┃   ┃
┃          ┃ 职条件是否得到明确的书面规定?  ┃   ┃ 1  ┃   ┃   ┃
┃          ┃ (询问并查阅书面材料,可结合对人 ┃   ┃   ┃   ┃   ┃
┃          ┃ 力资源部门的评价进行)      ┃   ┃   ┃   ┃   ┃
┗━━━━━━━━━━┻━━━━━━━━━━━━━━━━━━┻━━━┻━━━┻━━━┻━━━┛

                                            (续表)

┏━━━━━━━━━━┳━━━━━━━━━━━━━━━━━━┳━━━┳━━━━━┳━━━┳━━━┓
┃评价内容(具体内容见┃    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      ┃评价 ┃ 标准  ┃ 实际 ┃   ┃
┃办法第10至31条)  ┃     (不限于此)       ┃结果 ┃ 分值  ┃ 得分 ┃备注 ┃
┣━━━━━━━━━━╋━━━━━━━━━━━━━━━━━━╋━━━╋━━━━━╋━━━╋━━━┫
┃          ┃3.现有授信人员是否能够达到任职要  ┃   ┃     ┃   ┃   ┃
┃          ┃  求?若达不到,如何解决?(询问并 ┃   ┃     ┃   ┃   ┃
┃          ┃  查阅书面材料,可结合对人力资源 ┃   ┃ 1    ┃   ┃   ┃
┃          ┃  部门的评价进行)        ┃   ┃     ┃   ┃   ┃
┃          ┃4.对授信人员的培训如何开展?对新  ┃   ┃     ┃   ┃   ┃
┃          ┃  业务是否及时进行培训?(询问并  ┃   ┃     ┃   ┃   ┃
┃          ┃  查阅书面材料,可结合对人力资源 ┃   ┃ 1    ┃   ┃   ┃
┃          ┃  部门的评价进行)        ┃   ┃     ┃   ┃   ┃
┃          ┃5.对授信人员如何进行考核、激励?  ┃   ┃     ┃   ┃   ┃
┃          ┃  (询问并查阅书面材料,可结合对人 ┃   ┃ 1    ┃   ┃   ┃
┃          ┃  力资源部门的评价进行)     ┃   ┃     ┃   ┃   ┃
┃          ┃6.是否建立授信人员的尽职要求?是  ┃   ┃     ┃   ┃   ┃
┃          ┃ 否建立授信工作尽职问责制,明确  ┃   ┃     ┃   ┃   ┃
┃          ┃ 规定各个授信岗位的职责?(询问   ┃   ┃ 1    ┃   ┃   ┃
┃          ┃ 并查阅书面材料)         ┃   ┃     ┃   ┃   ┃
┃          ┃7.上述授信人员有关的政策和程序是  ┃   ┃     ┃   ┃   ┃
┃          ┃ 否得到遵循?(询问、抽样)     ┃   ┃ 1    ┃   ┃   ┃
┃          ┃8.有关授信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和程  ┃   ┃     ┃   ┃   ┃
┃          ┃ 序是否发挥作用?(根据询问和抽   ┃   ┃ 1    ┃   ┃   ┃
┃          ┃ 样结果综合判断)         ┃   ┃     ┃   ┃   ┃
┃          ┃9.授信人员管理政策是否适时调整?  ┃   ┃     ┃   ┃   ┃
┃          ┃ (询问和书面文档检查)       ┃   ┃ 1    ┃   ┃   ┃
┣━━━━━━━━━━╋━━━━━━━━━━━━━━━━━━╋━━━╋━━━━━╋━━━╋━━━┫
┃ 风险识别与评估  ┃                  ┃   ┃100    ┃   ┃   ┃
┣━━━━━━━━━━╋━━━━━━━━━━━━━━━━━━╋━━━╋━━━━━╋━━━╋━━━┫
┃第十七条 经营管理 ┃                  ┃   ┃  50  ┃   ┃   ┃
┃活动、风险识别与  ┃1.是否制订识别、计量、评估、监测和 ┃   ┃     ┃   ┃   ┃
┃评估。       ┃  管理授信风险的程序和方法?(询  ┃   ┃  10  ┃   ┃   ┃
┃          ┃  问和书面文档检查)       ┃   ┃     ┃   ┃   ┃
┃          ┃2.是否及时更新风险评估文件及传达  ┃   ┃     ┃   ┃   ┃
┃          ┃  到相关人员?有关员工是否理解和  ┃   ┃     ┃   ┃   ┃
┃          ┃  熟悉这些程序和方法?(询问和书  ┃   ┃  7.5 ┃   ┃   ┃
┃          ┃  面文档检查)          ┃   ┃     ┃   ┃   ┃
┃          ┃3.信用风险如何进行识别和评估?是  ┃   ┃     ┃   ┃   ┃
┃          ┃ 否以风险量化评估的方法和模型为  ┃   ┃     ┃   ┃   ┃
┃          ┃ 基础,开发和运用统一的客户信用  ┃   ┃  7.5 ┃   ┃   ┃
┃          ┃ 评级体系?(询问和书面文档检查)  ┃   ┃     ┃   ┃   ┃
┗━━━━━━━━━━┻━━━━━━━━━━━━━━━━━━┻━━━┻━━━━━┻━━━┻━━━┛

                                           (续表)

┏━━━━━━━━━━┳━━━━━━━━━━━━━━━━━━┳━━━┳━━━━┳━━━┳━━━┓
┃评价内容(具体内容见┃    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     ┃评价 ┃ 标准  ┃实际 ┃备注 ┃
┃办法第10至31条)  ┃     (不限于此)       ┃结果 ┃ 分值  ┃得分 ┃   ┃
┣━━━━━━━━━━╋━━━━━━━━━━━━━━━━━━╋━━━╋━━━━╋━━━╋━━━┫
┃          ┃4.是否将信用评级作为授信客户选择  ┃   ┃    ┃   ┃   ┃
┃          ┃ 和项目审批的依据,并为客户信用  ┃   ┃    ┃   ┃   ┃
┃          ┃ 风险识别、监测以及制定差别化的  ┃   ┃ 7.5 ┃   ┃   ┃
┃          ┃ 授信政策提供基础?(询问和书面   ┃   ┃    ┃   ┃   ┃
┃          ┃ 文档检查)            ┃   ┃    ┃   ┃   ┃
┃          ┃5.是否依据风险识别与评估的程序和  ┃   ┃    ┃   ┃   ┃
┃          ┃ 方法充分识别了授信业务过程中的  ┃   ┃ 7.5 ┃   ┃   ┃
┃          ┃ 各类风险?(询问和书面文档检查)  ┃   ┃    ┃   ┃   ┃
┃          ┃6.风险识别和评估的程序和方法是否  ┃   ┃  5  ┃   ┃   ┃
┃          ┃  有效?(询问和书面文档检查)   ┃   ┃    ┃   ┃   ┃
┃          ┃7.是否对授信业务风险进行持续识别  ┃   ┃  5  ┃   ┃   ┃
┃          ┃  和评估?(询问和书面文档检查)  ┃   ┃    ┃   ┃   ┃
┣━━━━━━━━━━╋━━━━━━━━━━━━━━━━━━╋━━━╋━━━━╋━━━╋━━━┫
┃第十八条 法律法  ┃                  ┃   ┃ 20  ┃   ┃   ┃
┃规、监管要求和其他 ┃1.是否对授信有关的法律法规、监管  ┃   ┃    ┃   ┃   ┃
┃要求的识别。    ┃ 要求和其他要求进行识别和控制?  ┃   ┃ 10  ┃   ┃   ┃
┃          ┃ (询问和书面文档检查)       ┃   ┃    ┃   ┃   ┃
┃          ┃2.对授信有关的法律法规、监管要求  ┃   ┃    ┃   ┃   ┃
┃          ┃  和其他要求是否传达给授信人员? ┃   ┃ 10  ┃   ┃   ┃
┃          ┃  授信人员是否熟悉?(询问)    ┃   ┃    ┃   ┃   ┃
┣━━━━━━━━━━╋━━━━━━━━━━━━━━━━━━╋━━━╋━━━━╋━━━╋━━━┫
┃第十九条 内部控制 ┃                  ┃   ┃30   ┃   ┃   ┃
┃方案。       ┃1.是否针对不可接受风险制定控制方  ┃   ┃    ┃   ┃   ┃
┃          ┃ 案?制订了哪些控制方案?(询问   ┃   ┃ 6   ┃   ┃   ┃
┃          ┃ 和书面文档检查)         ┃   ┃    ┃   ┃   ┃
┃          ┃2.授信过度集中的风险如何控制?   ┃   ┃ 4   ┃   ┃   ┃
┃          ┃ (询问和抽样,结合后面抽样进行) ┃   ┃    ┃   ┃   ┃
┃          ┃3.对集团客户和关联企业授信风险如  ┃   ┃    ┃   ┃   ┃
┃          ┃ 何控制?(询问和抽样,结合后面抽  ┃   ┃ 5   ┃   ┃   ┃
┃          ┃ 样进行)             ┃   ┃    ┃   ┃   ┃
┃          ┃4.控制方案是否得到实施?(询问和  ┃   ┃ 9   ┃   ┃   ┃
┃          ┃ 抽样,结合后面抽样进行)     ┃   ┃    ┃   ┃   ┃
┃          ┃5.控制方案是否有效?        ┃   ┃ 3   ┃   ┃   ┃
┃          ┃6.控制方案如何进行改进?      ┃   ┃ 3   ┃   ┃   ┃
┣━━━━━━━━━━╋━━━━━━━━━━━━━━━━━━╋━━━╋━━━━╋━━━╋━━━┫
┃  内部控制措施  ┃                  ┃   ┃100   ┃   ┃   ┃
┗━━━━━━━━━━┻━━━━━━━━━━━━━━━━━━┻━━━┻━━━━┻━━━┻━━━┛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