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执行力抢抓新机遇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
(2010年1月6日)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全市各级干部执行力、抢抓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我省积极争取建立生态文明示范区等机遇,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定信心,切实增强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自觉性
(一)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初步成效。市委八届四次全会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总揽工作全局,在遭受特大凝冻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的不利条件下,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健康发展,地方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长足发展,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贵阳环城高速公路、新庄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要基础设施相继建成;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两湖一库”水质提升,环城林带得到有效保护;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六有”民生行动计划全面推进,群众普遍关注的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推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出台了《生态功能区规划》,制定了《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等一系列法规,搭建了11个投融资平台;生态文明观念逐步强化,成功举办了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建设生态文明城市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和研讨会;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加强,通过公推竞岗、公开选拔、实施“双百”工程等方式选拔干部,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实践证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完全符合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完全符合贵阳的实际,顺应了世界城市发展的潮流,是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尚处于发展初期,还存在许多不足,突出表现在: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生态产业发展仍较缓慢;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仍较粗放,城市品位亟待提高;发动基层和群众广泛参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不够深入,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不够丰富;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还比较突出;有的干部素质和作风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执行力不强。
(二)当前面临的机遇。当前,国际经济逐步趋暖,世界主要经济体正缓慢复苏,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将引领世界经济转型。我国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把西部地区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域、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示范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域。省委、省政府正积极争取建立生态文明示范区。这一系列新的重大机遇,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