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市民生态文明素质
(一)开展专题教育宣传活动。广泛开展文明创建金点子征集、市民评论等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生态文明教育宣传活动。积极创建一批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推行现场式、体验式公众教育。提倡节能环保简约化的生活方式,提高公众的绿色消费意识。市级新闻媒体要开设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专题或专栏,各社区(村)宣传栏要定期刊登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有关内容。重要公共场所设置宣传创建活动和道德建设的大型公益广告,商业中心、车站、主干道等重点场所公益广告比例不低于20%。确保市民对“三创一办”工作的知晓率高于90%,对创建工作支持率高于80%。
(二)建立生态文明道德规范。围绕“争创全国文明市,喜迎民族运动会”,组织形式多样的文明养成教育,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规范市民日常行为。着力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网吧和文化娱乐场所、校园周边环境,坚决遏制淫秽色情等违法有害信息传播。大力弘扬“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精神,增强市民的城市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城市精神年度人物”、“见义勇为市民”、环保“绿色卫士”。
(三)深入开展“绿丝带”志愿服务活动。组建贵阳市志愿者协会,实行志愿者注册制度,到2011年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城市人口总数的比例不低于8%。积极开展“三创一办”、温暖“空巢老人”等“绿丝带”志愿服务活动。全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每年参加不少于48小时的志愿服务。鼓励和引导大中专生、中小学生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积极发展环保协会、生态协会等各类公益性、服务性民间组织。
六、广泛动员,扎实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
(一)开展生态文明社区(村)创建活动。以环境优良、邻里互助、家庭和美为主要内容,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社区(村)创建标准。开展全市性生态文明家庭评比,2011年区级以上(含区级)文明家庭的比例不低于20%。深入开展整村推进整治活动,美化村容村貌。推进农村“五改一气”工程建设。巩固提高我市新农村建设12个省级试点、38个市级试点和10个精品民族村寨的创建水平,扎实抓好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试点工作。
(二)开展生态文明学校创建活动。以校园整洁、校风良好、文明向上为主要内容,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学校创建标准。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探索教师职称评定师德“一票否决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2011年全市80%以上中小学校(含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和大专院校达到生态文明学校标准,学生生态文明知识普及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