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检查器材:俞自萍假同色表。
2.检查方法:在自然光线下,将假同色表放在距被检者0.5米处,让其在5秒钟内读出表内数字或图案。如果辨认困难、读错或读不出,应按假同色表附的说明书进行判断。
3.记录方法:记录有无色弱、色盲。
六、外科检查
㈠头部
1.检查体位:被检者取坐位。
2.检查内容与方法:运用视诊检查头颅大小、外形的变化,是否有方颅、巨颅,是否有头部运动异常。
3.记录方法:记录阳性检查结果。
㈡颈部
1.检查体位:被检者取坐位。
2.检查内容与方法:
(1)一般内容:检查静坐时颈部有无静脉怒张、动脉搏动,颈部能否直立伸屈、运转自如,颈部有无包块。
(2)甲状腺:用双手触诊法。检查者站立于被检者背面,触诊时嘱被检者配合吞咽动作,随吞咽上下移动者即为甲状腺。检查左叶时,右手食指及中指在甲状腺下气管右侧向左轻推甲状腺右叶,左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3指触摸甲状腺的轮廓大小及表面情况,检查有无压痛及震颤。用同样的方法检查右侧。甲状腺肿大分为3度:Ⅰ度为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Ⅱ度为能看到肿大有能触及者,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Ⅲ度为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
(3)气管:检查者站立于被检者前面,将食指与无名指分别置于两侧胸锁关节上,然后将中指置于气管之上,观察中指是否在食指与无名指之间,若两侧距离不等,则提示有气管移位,根据气管的偏移方向判定病变的位置。
3.记录方法:记录阳性体征。
㈢胸廓
1.检查体位:被检者取坐位。
2.检查内容与方法:检查胸廓的形态(正常人胸廓前后径:横径=1:1.5),检查有无桶状胸、扁平胸、佝偻病胸、胸廓一侧膨隆或凹陷、胸廓局部隆起和脊柱畸形至胸廓变形。
3.记录方法:记录胸廓检查的阳性体征。
㈣脊柱
1.检查体位:被检者取站立位。
2.检查内容与方法:脊柱侧弯的一般检查、前屈试验、运动试验、俯卧试验方法及脊柱前后弯的检查方法应符合《GB/T16133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的初筛》的规定。
3.记录方法:姿势性脊柱侧弯的部位、方向与分度记录方法,姿势性驼背的分度记录方法均应符合《GB/T16133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的初筛》的规定。
3.注意事项:对于需要排除姿势性脊柱侧弯或姿势性驼背时,应提出进一步检查与处理的建议。
㈤四肢
1.检查体位:被检者取站立位。
2.检查内容与方法:观察有无特殊畸形(如神经损伤后的特殊畸形、先天性畸形、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特殊畸形、佝偻病的下肢畸形),有无肌萎缩、有无关节肿胀、皮肤色泽有无改变。
3.记录方法:记录四肢阳性体征。
㈥皮肤
1.检查体位:被检者取站立位。
2.检查内容与方法:采用视诊与触诊进行检查。检查有无皮疹,以及皮疹的性质、大小、数目、颜色、形状、内容物。检查皮肤色泽,有无脱屑、紫癜、蜘蛛痣、水肿、皮下结节、瘢痕。
3.记录方法:记录皮肤阳性体征。
㈦淋巴结
1.检查体位:被检者取站立位。
2.检查内容与方法:用手指滑动触诊由浅入深触摸皮下淋巴结。检查淋巴结是否肿大,以及肿大的部位、大小、数目、硬度、压痛、活动度、有无粘连、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瘢痕及瘘管。
3.记录方法:记录阳性体征。
七、口腔科检查
㈠牙齿(龋齿)检查
1.检查器材:平面口镜,五号探针,手套,照明灯。
有条件可选用一次性器械,或每查完一个被检者后,所用的器械先清洗擦干,再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10小时以上,然后用蒸馏水冲洗备用。
2.检查方法:在人工光源下,以视诊结合探诊的方式进行。检查顺序从左上颌象限最后一个牙开始至右上颌象限最后一个牙,再从右下颌象限最后一个牙至左下颌象限最后一个牙。
3.诊断标准:
(1)无龋牙:牙冠健康,无因龋所做的充填物(含冠套),也无龋坏迹象的完整牙冠为无龋牙。
(2)龋齿(d、D):牙齿的窝沟或光滑面的病损有底部发软,釉质有潜在的损坏或沟壁软化者即诊断为龋齿。窝沟封闭同时伴有龋齿也按龋齿记,或因龋坏牙冠已被完全破坏只剩下残根也记为龋齿,应使用探诊来证实所判断的龋坏。下列情况均不诊断为龋齿:釉质上的白斑、着色的不平坦区、探针可插入的着色窝沟但底部无软化;中到重度氟牙症所造成釉质上硬的、色暗的凹状缺损;牙釉质表面的磨损;未发生龋坏的楔状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