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东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中小学生健康体检质量控制标准(试行)》和《山东省中小学生健康体检方法》的通知

  (3)已充填牙无龋(f、F):牙冠上有一个或多个因龋的永久充填物,且无任何部位龋坏,或因龋坏而做冠修复的牙齿记为充填无龋。
  (4)已充填牙有龋(d、D):牙冠上有一个或多个因龋的永久充填物且伴有一个或多个部位龋坏者记为充填有龋,无须区分原发或继发龋(即不管龋损是否与充填体有关)。
  (5)龋失牙(m、M):因龋拔除的恒牙,未到替换的年龄失去的乳牙按龋失牙计。
  4.记录方法:在相应的牙位上记录检查结果。无龋牙、未萌出牙不做记录。龋齿和已充填有龋的恒牙符号为D,乳牙龋为d。龋失恒牙符号为M,龋失乳牙符号为m,已充填无龋恒牙为F,乳牙为f。分别把d、D,m、M,f、F,牙数记入相应方格。例如:某一学生有2颗恒牙龋, 1颗乳牙因龋缺失,1颗乳牙因龋坏已做永久性充填。记录如下图:龋齿检查结果记录方法

d

D

m

M

f

F

0

2

1

0

1

0


  ㈡牙周检查
  1.检查器材:平面口镜,牙周刻度探针,手套,照明灯。
  2.检查方法:检查口腔6个区段指示牙,20岁以下的指示牙为11、16、26、36和46,共检查6颗牙,20岁及以上者再增加17、27、37和47指示牙的检查,共检查10颗牙。以探诊为主,不能单以视诊作为依据。使用探针探查有无牙龈炎、牙结石、早期牙周病与晚期牙周病。探诊力量应在25克以下,即将牙周刻度探针轻轻插入指甲沟内,以不造成疼痛和不舒服的感觉为适宜力量。将探针插入到龈沟内沿牙根面作向上向下探诊。每个区段的指示牙均作6次探诊,即颊舌侧的近中、中、远中。
  3.诊断标准(括号内为记录符号):
  正常(0):牙周组织健康者;
  牙龈炎(1):探诊后龈沟有出血或渗血现象;
  牙结石(2):肉眼可见有牙结石或探诊后发现有龈下石;
  早期牙周病(3):牙周袋深度在3.5mm以上、5.5mm以下者;
  晚期牙周病(4):牙周袋在5.5mm以上者。
  4.记录方法:记录阳性检查结果。
  八、耳鼻喉科检查
  ㈠外部检查
  1.检查器材:耳镜,额镜,照明灯或电耳镜。
  2.检查方法:
  (1)外耳道检查:外耳采用双手检查法,检查者一手将耳廓向后、向上、向外牵拉,另一手食指将耳屏向前推移,使外耳道拉直,可观察外耳道与鼓膜。此法适用于外耳道较宽、耳毛较少者。否则,用耳镜检查外耳道,检查者一手将被检者的耳廓向上牵拉,另一手将大小合适的耳镜轻轻插入外耳道,注意不可超过外耳道软骨部和骨部交接处,以免引起疼痛。观察外耳道有无充血、肿胀、耵聍栓塞、异物、分泌物、肿物、瘘管以及有无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等。
  (2)鼓膜检查:用耳镜检查鼓膜,操作方法同外耳道检查。观察鼓膜有无充血、肿胀、混浊、增厚、穿孔、萎缩、疤痕、钙斑,有无鼓膜积液影。
  (3)乳突部检查:检查乳突部位有无压痛,皮肤有无红肿、瘘管及疤痕。
  3. 记录方法:分别记录左、右外耳道、鼓膜和乳突检查的阳性结果。
  ㈡鼻部检查
  1.检查器材:额镜,照明灯,鼻镜,1%麻黄素生理盐水。
  2.检查方法:
  (1)外鼻检查:有无畸形、炎症及损伤,检查鼻翼有无压痛。
  (2)鼻腔鼻窦检查:各鼻窦相应表面皮肤有无红肿压痛、变形,鼻前庭有无红肿与分泌物,用鼻镜伸入鼻前庭,切勿超过鼻阈,以免引起疼痛或损伤鼻中隔粘膜导致出血。由下而上,检查鼻腔下鼻道、下鼻甲、鼻中隔、中鼻道、中鼻甲及嗅裂,注意中下鼻甲有无肿胀、中下鼻道有无脓液、息肉及肿瘤。如鼻粘膜肿胀,用1%麻黄素生理盐水喷雾1-2次,收缩后再检查。
  3.记录方法:有无急性或慢性鼻炎、萎缩性鼻炎、急性或慢性鼻窦炎。
  ㈢扁桃体检查
  1.检查器材:压舌板,额镜,照明灯。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