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突出重点难点,农村水厂水质卫生监测覆盖率进一步提高。2009年,全省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在原有57个县(市、区)的基础上新增宿城区、淮阴区两个涉农区,监测覆盖范围达到59个县(市、区)的5292座农村水厂。各地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农村水质卫生监测网络,认真按照《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的相关要求,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对农村水厂重点开展水质卫生监测,实现了农村水厂水质卫生监测全覆盖。2009年,全省各地对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的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合计839.66万元,比去年增加了98.6%。连云港、淮安、宿迁、盐城、泰州等市疾控中心克服监测经费不足、农村水厂数量较多、监测任务繁重的难题,对当地所有农村水厂进行了水质卫生监测,保障了农村饮水安全。扬州市爱卫办和疾控中心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该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覆盖率从2008年的49.7%上升到100%,该市还从建立健全农村水厂基础资料入手,认真组织开展农村水厂现场调查,掌握农村水厂的数量及管理情况,为水质卫生监测工作的科学开展提供依据。南通如东、海安两县分别对所有农村水厂开展每月一次、每两月一次的监测,加大了农村水厂监测频度。2009年,全省农村水厂水质卫生监测覆盖率达100%,农村水质合格率比上年提高了19.37个百分点。
(三)强化质量管理,农村饮水卫生监测水平明显提高。各地着力加强水质卫生监测能力建设。一是根据监测需要,及时引进检测设备,为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监测质量的提升提供设备保障。二是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各地疾控中心高度重视水质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设置专门的质量管理科室、制定实验室质量管理制度,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各项专业技术培训,保证水质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泰州市卫生局、总工会联合举办生活饮用水采样及检测技能竞赛活动,对理论知识、采样实践操作等多方面进行评比考核,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养和能力,收到较好效果。常州市通过市疾控对县疾控、县疾控对农村水厂层层开展业务培训的方式,有效提升了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和水厂工作人员的卫生管理水平和检测能力。三是各地加强了数据的审核和上报工作,其中南通、连云港水质卫生监测数据虽然较多,但仍能保证上报数据及时、规范、科学。四是强化水质卫生监测信息的共享与沟通,丹阳市、句容市、睢宁县、海安县等编写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季报、年报,向政府及相关部门通报水质卫生监测情况,并对水厂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力推动了农村水质卫生监测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