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条件的学校可聘请相关专家,为节约型学校建设工作提供指导和技术支持。
二、规划计划
(一)规划
学校应在三年或五年发展规划中纳入节约的理念,在学校发展规划(发展思路、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学科建设规划(课程实施、教学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校园建设规划(建筑、景观设计、土地利用、物资设备、技术材料选用配置等方面)中应有具体体现。
(二)计划
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学校党、政、工、团(队)等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中应纳入节约的理念与要求;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总务等部门应在年度工作计划中制定具体措施和要求。
三、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包括节约管理制度和投资管理制度两部分。节约管理制度是对学校已有财产进行管理和使用,投资管理制度是使未来的投资更加规范、更加科学。各种管理制度的制订和完善旨在使学校各种资源、能源的使用与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和谐、有效。
(一)节约管理制度
学校应建立的节约管理制度包括:水与能源的使用制度;办公耗材管理制度;节粮管理制度;采购与仓库管理制度;物资设备配置制度;设备运行与维修制度;新建项目和旧房屋节能改造制度;资源与能源统计、公示制度;物资、水与能源考核制度;节约奖惩制度等相关制度。
1.能源与物资使用管理制度
建立水与能源节约新技术、新产品管理制度,对水和电、煤、气、油的节约技术及其产品使用措施做出规定。
建立纸张、电子打印油墨、电脑软硬件管理等办公耗材的使用管理制度,或对各种办公耗材的使用做出相关规定。
建立系统的节粮管理制度:建立饭菜加工制作和销售制度,对餐饮部门依照成本和标准进行饭菜的制作、销售做出规定;在餐厅进行科学、文明、健康饮食观教育,营造节约粮食的氛围,及时对浪费粮食的人员进行教育;提高食堂管理人员的素质,对就餐过程进行巡视和指导。
2.采购与仓库管理制度
建立采购管理制度,优先采购节水节能物资设备,控制办公设备的配额标准,集中采购,节约成本。
建立仓库管理制度,确保物资的安全和质量,缩短库存时间,提高库容率和库房使用效益。
3.物资设备配置制度
建立物资设备建设制度和物资设备综合利用制度,对办公、教学使用的桌椅、仪器设备和校园公共活动场所的设施设备配置做出规定,控制超标准、超数量配置,提高各种设施设备的利用率,降低闲置率。
4.设备运行与维修管理制度
建立设备运行制度与维修管理制度,对运行、保养、维护、检查、抢修等做出规定,确保水、电、锅炉、气等设备正常运行,避免跑冒滴漏等情况。
5.新建和改建项目节约制度
建立新建和改建项目资源与能源节约制度,包括新建和改造项目的资源与能源节约的设计、产品选用、施工监督、竣工验收等方面。
6.资源与能源统计、公示制度
建立资源与能源统计制度,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建立资源与能源公示制度,并定期进行公示。
7.资源与能源考核制度
建立物资考核制度,对物资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分项目考核,分析物资设备的实际配置、使用及管理情况,提交考核报告。建立水与能源考核制度,对水和能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分项目考核,分析实际消耗和节约管理情况,提交总结报告。
8.节约奖惩制度
建立节约奖惩制度,对在节水、节能、节材等活动中有创新发明的、节约效果显著的人员进行表彰奖励,对失职或不作为的人员进行处罚。
(二)投资管理制度
投资管理制度包括新建和改建项目两部分,上级主管部门、相关部门及学校应注重对新建和改建项目的资金管理。
1.新建项目资金管理
对新建项目进行资源与能源节约预算,根据新建项目资源与能源节约设计、技术产品选用做出资金使用预算安排。按照新建项目资源与能源节约设计标准要求,技术产品选择使用能够达到资源与能源节约的目标,提高资源与能源节约效益。对新建项目资源与能源节约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总结,提交总结报告。
2.改建项目资金管理
对改建项目进行资源与能源节约预算,根据改建项目资源与能源节约设计、技术产品选用做出资金使用预算安排。按照改建项目资源与能源节约设计标准要求,技术产品选择使用能够达到资源与能源节约的目标,提高资源与能源节约效益。对改建项目资源与能源节约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总结,提交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