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对环境影响的控制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北京市《绿色施工管理规程》,做到文明施工、节约施工、环保施工;规范工程监理及工程验收,保证工程质量。校园建设的施工现场应注意场地的生态保护和安全维护;严格控制施工对环境大气、土壤、水资源的污染;努力减少施工的振动、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控制施工产生的光污染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2.施工的资源节约
在施工节能方面:应实施包括施工方案、资源管理以及节能降耗措施在内的施工组织总设计;应对施工及工地生活用能进行计量、监管;严禁使用非节能型大功率用电器具;实现单位施工面积实际用电量比定额计算用电量节约4%以上。
在材料节约方面:应通过施工程序的合理化、施工组织管理的规范化等措施,实现施工材料的节约;加强施工材料的循环利用,努力实现重复使用的施工材料在现场的使用率超过70%。
在施工的水资源节约方面: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节水方案和技术措施,所有用水部位应使用节水型产品和安装计量装置。有条件的工地要充分实施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3.施工监理
严格执行《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规范工程施工监理,严格控制施工全过程,确保工程质量。
4.施工验收
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公共建筑节能施工质量验收规程》等国家和北京市有关工程验收标准和规范。学校相关部门应尽早介入工程建设及验收,及时发现问题和提出整改意见,以利于将来运行管理。
二、校园运行维护
(一)设备系统节约要求
1.空调
根据校园建筑负荷特点有效地采取部分负荷调控措施。有条件时空调水输送系统、风系统采用变流量控制,合理采用大温差小流量运行。积极采用热回收措施,节省新风处理能耗。过渡季节合理采用全新风运行,减少制冷机开机能耗。采取有效措施监控教室、办公室、宿舍等场所空调设备的开停,避免课后空开现象。特殊要求的实验室,采取有针对性的空调节能措施。实施室内温度节能设定,夏季室内不低于26℃,冬季不高于20℃。根据《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定期实施空调设备及风管的清洗维护,确保换热效率,保障空气品质。对建筑物的集中冷热源、流体输配系统等运行状态进行监控与计量。
2.采暖
加强采暖锅炉计算机自动化控制与辅机变频技术。提高燃烧效率、增加热量回收;对于燃煤锅炉,有条件的应采用炉渣二次回烧;加强锅炉的除氧和水处理及防腐阻垢等措施,延长锅炉使用寿命;按节能标准要求对供热管道进行保温,杜绝供热系统存在的跑冒滴漏现象。改善管网输配性能,做好管网系统水力平衡调试,通过调节消除热网水力失调,避免“大流量、小温差”不经济运行状况。加强管网系统的调节能力。对于既有建筑,有条件的可采用平衡阀及平衡阀智能仪表取代调节性能差的闸阀或截止阀,建筑的热力入口处加装热量调节和计量装置,改善系统调节能力。强化节能运行,根据学校不同建筑、不同使用特点实行分时段供暖,夜间低温运行。供暖系统宜根据室外气象条件变化进行调节,确保按需供暖。
3.绿色照明
通过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晴天时少开灯,人少时少开灯。避免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室)、宿舍等场所无人开灯、人少大面积开灯等电力空耗现象。应落实岗位责任制,对教室等公共照明系统进行有效的分区分时控制,可采取适当的方式如根据学生人数分层分区开放教室等措施限制教室开放数量,制定寒暑假期间教室等公共场所的节能照明控制等具体措施。鼓励更换非节能灯具,积极采用节能照明灯具。对学生宿舍照明,应将定时熄灯和限时断电等制度纳入住宿规定中。
4.多媒体设备
采取有效措施监控多媒体设备使用状况,减少空开或待机电耗。严格管理计算机房设备,采取措施减少待机电耗。
5.用水
在节约用水方面要做到:绿化浇灌、景观补水和路面喷洒等用水不使用自来水。绿化浇灌采用喷灌、微灌等高效方式,合理安排绿化的灌溉次数及用水量。对供水系统定期检查、杜绝跑冒滴漏现象。鼓励积极采用节水器具。
在水质管理方面要做到:对回用水和景观水的水质实施定期检查,确保各项水质指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对景观用水的水质保障设施应定期检修。保证水体的更新率处于一定的范围内,防止富营养化发生。
(二)行为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