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建材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
(桂政发[2009]96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广西壮族自治区建材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二00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建材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工业,为国民经济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提供各类建筑材料及其制品。我区建材工业已取得长足的发展,成为全区支柱产业之一。为贯彻落实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根据《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的决定》,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我区建材工业已发展成为拥有以水泥、水泥制品、建筑用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砖瓦为代表的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和以石灰石开采业、滑石采选业、建筑装饰用石开采业为代表的非金属矿物采选业等较完整的产业体系,主要生产水泥、平板玻璃、石材、滑石、建筑卫生陶瓷和新型墙体材料等产品。2008年,全区建材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51.5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9%;完成工业增加值123.6亿元,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6.3%;实现利润17.7亿元,占全区工业利润总额的9.9%。全区建材行业3000多家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超过35万个,是我区就业岗位最多的行业之一。
近几年来,我区建材工业特别是水泥工业规模迅速壮大,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进展,先进生产工艺逐步取代落后生产方式,产品结构逐步优化,产品质量逐步提高。但是,我区建材工业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发展方式粗放,资源、能源消耗高,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生态环境压力大;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落后生产方式所占比重仍比较大,生产企业数量多,产业集中度低;三是非金属矿深加工程度和产品附加值低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区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削弱了我区建材产品的竞争优势。加快调整优化建材工业结构,促进我区建材工业发展势在必行。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发展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中心,用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产业升级。重点发展新型干法水泥、优质浮法玻璃、高档建筑卫生陶瓷和新型建筑材料,提高非金属矿深加工程度。节约并合理利用能源和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实现我区建材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严禁采用破坏资源的开采方式,重视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企业利用低品位原、燃材料以及用砂岩、固体废弃物、工业废渣等做原料和混合材,推广节能技术,发展循环经济。
2.坚持技术进步和环境保护。推广使用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装备,严禁低水平建设。加强矿区复垦、景观地貌恢复。转变发展方式,努力降低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和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依法保护环境和生态。
3.坚持调整结构和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推进产业整合,积极培育优势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加快淘汰环境污染大、资源破坏严重的落后建材产能。禁止建设任何落后工艺的建材生产能力。
4.坚持合理布局和统筹地区发展。根据建材产品附加值较低、保质期有限、不宜远距离运输的特点,从区域经济发展、消费水平的实际出发,综合考虑资源、能源、环境容量等配套条件,合理布局,协调发展。
(三)规划目标
到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730亿元,工业增加值260亿元。主要建材产品产量:水泥8800万吨,平板玻璃530万重量箱,花岗岩板材3000万平方米,瓷质砖8800万平方米,新型墙体材料150亿标准砖。日产≥4000吨级水泥熟料生产线可比水泥综合能耗≤96千克标准煤/吨,日产2000(含2000吨)-4000吨(不含4000吨)级水泥熟料生产线可比水泥综合能耗≤100千克标准煤/吨,水泥粉磨站可比水泥综合电耗≤38千瓦时/吨。
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工业增加值350亿元。主要建材产品产量:水泥 1.0亿吨,平板玻璃1050万重量箱,花岗岩板材4000万平方米,瓷质砖1.2亿平方米,新型墙体材料170亿标准砖。
到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1650亿元,工业增加值580亿元。主要建材产品产量:水泥 1.2亿吨,花岗岩板材6500万平方米,瓷质砖 2.0亿平方米,新型墙体材料200亿标准砖。把我区建设成为我国南方最重要的新型干法水泥、平板玻璃和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基地。
三、发展重点
(一)水泥工业。重点建设西江沿岸水泥工业基地、桂林-柳州一南宁-崇左铁路沿线水泥工业基地,支持河池、百色、贺州、防城港等市适度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形成地区性产业中心。合理布局水泥粉磨站,重点在南宁、贵港、钦州、防城港、北海建设100万吨及以上大型水泥粉磨站。支持部分立窑水泥企业改建成年产60万吨及以上的水泥粉磨站及水泥制品企业。
加快发展散装水泥,提高水泥散装率。在北海、钦州、防城港新建、扩建散装水泥中转库,完善物流体系,扩大水泥出口。做好城市城区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工作,提高散装水泥装备水平,发展农村散装水泥。推广应用干混砂浆、预拌砂浆和预拌混凝土等水泥深加工产品,积极发展水泥制品业。
推进日产4000吨及以上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设,推广纯低温废气余热发电站和新型干法水泥窑处置城市垃圾、工业废渣及可燃废弃物等先进技术,推进水泥企业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淘汰落后生产工艺,重点关闭城市市区、县城城区水泥企业落后生产能力,全部淘汰湿法水泥生产线。支持华润、海螺、台泥和鱼峰集团做大做强,使前五名水泥企业的产能比重达到70%以上,进一步提高我区水泥产业集中度。
(二)玻璃工业。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优质浮法玻璃和深加工玻璃,将节能、环保、安全、信息、太阳能利用作为发展的重点,推动玻璃深加工生产向配套化、系列化、基地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具有美观、装饰、隔热保温、安全、防火、防盗多功能建筑门窗玻璃和其它特种玻璃,开发镀膜技术和复合技术。
全面提升浮法成套工艺技术与装备水平,重点开发节能、环保、准光学质量熔化技术,超厚、超薄板成型技术,在线镀膜改性技术以及工艺,监控与专家诊断等成套生产技术,提高玻璃生产装备水平。支持南宁浮法玻璃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市场需要进行技术改造,建设新型OLC节能无机材料生产线项目及玻璃深加工基地项目。
(三)建筑卫生陶瓷工业。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引进区外资金和技术,提高现有建筑和卫生陶瓷的水平,发展新型工艺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开拓市场,支持研发新产品,开发高强、多功能、配套化的环保、抗污、抗菌建筑卫生陶瓷新产品,培育知名品牌,鼓励增加高科技、高档次、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积极支持采用大吨位球磨机、全自动液压砖机、辊道窑快速烧成、半成品的快速干燥和智能、模糊控制等技术和设备,逐步淘汰隧道窑;卫生陶瓷应以节水为中心,提高档次和配套水平。推广高中压注浆连续生产成型技术,采用宽断面轻质节能窑炉,推广燃料气体化,优先使用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支持梧州陶瓷产业园区打造中南地区最大的陶瓷生产园区,成为新的“陶都”。支持黎塘工业瓷厂进行挖潜改造,增加品种,提高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