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到2013年实现我市农业标准化目标责任制。建立国家级、省级二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个以上,制订省、市级地方农业标准5项;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30个;力争“广东名牌农产品”认证有所突破,争创“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以上;加快农产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以及动植物防疫等标准的制订,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和监督体系,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食用农产品消费安全。
(二)加快推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工作的步伐,到2013年,使我市采标认可产品数达80项。
(三)在我市旅游服务业中积极推广和实施标准化管理,并结合我市旅游服务业的特点,制定我市的旅游服务地方标准。
(四)依托省标准化研究院的技术信息服务平台和广东省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加快我市技术标准数据库的开发和运用,实现标准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
(五)依托WTO/TBT应对和防范体系,初步建立我市主要出口产业相配套的技术贸易措施应对和防范体系。
(六)开展技术标准战略试点工作,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全面推行《企业标准体系》,建立覆盖企业技术产品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企业标准体系。
三、重点工作
(一)加大农业标准化实施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重点抓好我市特色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标准的制定,建立我市农业标准体系。积极创建国家、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示范推广作用,带动农民按标准组织生产,推动我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用标准化的方法来发展高效农业。着眼于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品牌,树立品牌意识,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农业标准制订、修订的步伐。以粮食、果蔬、水产、畜禽等领域为重点,完善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为主体,企业标准相配套,多种操作规程为补充,能够覆盖我市主导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标准体系。依托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及时将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指导农业生产的技术标准,推动农业产业全过程的标准实施,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加强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