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范性文件草案送审报告;
(二)规范性文件草案正本15份(附电子文本);
(三)规范性文件起草说明;
(四)起草规范性文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政策、上级行政机关的命令和决定及其他有关资料;
(五)拟修改或废止的现行规范性文件文本;
(六)征求意见的相关材料。
材料提报不完整的,退回起草部门补充材料后重新提报。
第二十一条 政府法制部门对规范性文件重点审查下列内容:
(一)是否超越法定权限;
(二)是否违背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政策规定;
(三)是否与相关规范性文件相协调、衔接;
(四)内容是否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能够解决现实问题,具有可操作性;
(五)对分歧意见的协调及处理情况。
第二十二条 报送审查的规范性文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政府法制部门应当提出补充修改或暂缓制定的意见,退回起草部门:
(一)超越制定机关的法定职权范围的;
(二)文件主要内容违背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政策规定的;
(三)制定该规范性文件的基本条件尚不成熟的;
(四)照抄照搬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政策规定,缺乏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工作措施,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的;
(五)对存在的重大分歧未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的。
第二十三条 报送审查的政府规范性文件草案涉及相关部门职能的,政府法制部门应当征求意见;对草案中涉及的重大问题应当组织论证,并可以采取座谈会、听证会、向社会公示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部门对规范性文件草案关键内容存在分歧的,政府法制部门应当依法予以协调。
第二十四条 部门接到规范性文件草案征求意见通知后,应当对涉及本部门的内容进行集体研究,提出书面修改意见,并由主要负责人签字、加盖单位公章后在规定时间内反馈。逾期不反馈的,视为无意见。
第二十五条 政府法制部门召集的规范性文件草案论证协调会,被通知参加的部门、单位应当按要求派员参加。会议达成的意见,政府法制部门应当形成书面会议纪要,并由会议参加人员签字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