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
境
整
治
| 9.城乡环境专项整治
| 9.1制定新一轮城乡环境整治方案,并积极组织实施;
|
9.2国道、省道、铁路、高速公路、主要河流沿线,以及旧城区、城乡结合部、小城镇、中心村等重点区域整治方案明确,措施得力,效果显著;
|
9.3村庄“三清、四改、四通、五化”成效明显;
|
9.4城市主要道路户外广告规范有序,户外广告资源有偿使用费制度健全并有效落实;
|
9.5制定室外摊点城市设摊导则;
|
9.6积极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照明器具,城市主干道亮灯率达到95%。
|
10.园林绿化建设
| 10.1开展了园林城市创建活动;
|
10.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
|
10.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
|
10.4城市绿地分布合理,服务半径500米建有1000平方米以上公共绿地。
|
11.环境卫生管理
| 11.1城市主次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70%以上;
|
11.2实行垃圾袋装化和垃圾分类收集、果皮箱、垃圾中转站服务半径合理;
|
11.3公共厕所实行免费开放,按人口密度在500-1000米服务半径内建有公厕;
|
11.4农村生活垃圾收集体系健全,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健全,制度完善。
|
12.大气污染整治
| 12.1工业污染源中二氧化硫、烟(粉)尘指标严格控制,废气稳定达标排放;
|
12.2机动车尾气达到国Ⅰ排放标准;
|
12.3建筑和拆迁工地、垃圾清运、堆场和露天仓库等扬尘污染控制有效;
|
12.4秸秆禁烧工作目标责任和考核制度完善,无秸秆焚烧行为;
|
四、
城
市
管
理
| 13.城市管理体制
| 13.1市、区、街、居城市管理职责明确,街居工作经费得到充分保障,推进城市管理工作重心下移;
|
13.2成立了城市管理综合协调机构,能及时协调解决城市管理重大问题。
|
14.数字化城市管理
| 14.1设区的市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并有效运行,鼓励县(市)积极推广应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
14.2数字化城市管理与12319热线实行融合联动;
|
14.3建成运行12319服务热线,服务热线运转规范、高效,问题发现率和处结率均达90%以上。
|
15.城市管理执法
| 15.1城市管理执法主体明确,执法队伍实行文明、规范、服务执法;
|
15.2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违法建设案件查处率达到100%,结案率达到90%。
|
16.城市安全
| 16.1建立早期灾情警报系统,及时向居民发布灾情警报;
|
16.2加快城市防震、消防、人防设施建设,提高城市防灾能力;
|
16.3加快城市防汛设施建设,有专门的防汛抢险设备、车辆、物资储存仓库,建成城市防汛视频监控系统;
|
16.4工程施工无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
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