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矿山不同服务期规划指标控制要求。
矿山服务早期: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率不低于30%,矿山“三废”综合达标率100%;
矿山服务中期: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率不低于60%,矿山“三废”综合达标率100%;
矿山服务后期: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率和矿山“三废”综合达标率均为100%;
停采矿山按矿山服务后期指标控制。
(四)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分类管理机制。
建立和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政策激励与约束机制,实行差别化资金筹措政策,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进程,促进新老矿山及资源枯竭型城市(城镇)的生态恢复。
对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调动多渠道资金投入治理恢复,到2015年,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率达到55%以上。对新建和生产矿山,按照“谁破坏、谁治理”原则,明确矿业权人的义务,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加强矿山生产过程的地质灾害防治和环境污染治理,实现同步治理恢复。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规划分区
(一)重点治理规划区。
全省划分九江-景德镇、上饶-鹰潭、萍乡-宜春、新余-吉安-抚州、赣州钨与稀土、赣州煤炭建材等6个重点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域(全国规划区域ZL-32-37),30个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规划区,包括金属矿产重点治理区14个、能源矿产8个,金属能源混合矿产6个,非金属矿产2个。规划区总面积11498 平方公里,其中采矿破坏面积296.24平方公里;共有矿山2001个,其中关停与闭坑矿山139个。
规划安排206个矿山的环境治理恢复,其中近期(2008-2010年)完成69个,中期(2011-2015年)完成137个。
(二)一般治理规划区。
全省划分17个矿山地质环境一般治理规划区,包括金属矿产7个、能源矿产(煤矿)6个,金属能源混合矿产1个,非金属矿产3个。规划区总面积3870 平方公里,其中采矿破坏面积29.05平方公里;共有矿山622个,其中关停与闭坑矿山33个。
四、大力推进矿区土地复垦
(一)严格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土地复垦准入管理。
严格落实土地复垦方案审查制度,新建(改、扩建)矿山项目没有土地复垦方案不予受理采矿权申请。严格实施土地复垦方案,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破坏土地面积、降低破坏程度,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努力实现边开采、边保护、边复垦。建立土地复垦监管和监测制度,将矿区土地复垦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矿山企业年检内容,没有完成土地复垦任务的或没有依法交纳土地复垦费的矿山企业不予通过年检。
(二)积极开展矿区废弃地复垦。
坚持“谁破坏、谁复垦”,依法落实土地复垦责任,建立并推进矿区土地复垦费征收使用管理制度。加强土地复垦权属管理,明确复垦土地使用权。对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土地,逐步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的“谁投资、谁受益”的土地复垦多元化投融资渠道,鼓励各方力量开展矿区土地复垦,确保土地复垦不欠新账,快还旧账。新建、在建矿山开采造成破坏的土地全面得到复垦利用;责任人灭失的矿山废弃地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到2010年,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土地复垦率达到25%以上、2015年达到30%以上、到2020年达到40%以上。
(三)实施矿区土地复垦重点工程。
优先复垦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被破坏废弃的土地,实施赣南稀土矿、赣南钨矿、赣东北铜金矿、九瑞(九江-瑞昌)铜金矿、赣中铁矿等5个矿山集中区土地复垦工程,近期安排69项,建立土地复垦示范区,加强土地复垦的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到2015年,新增土地复垦面积争取达到6636公顷。
五、促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主要措施
(一)严格实施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
1.现有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及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对现有矿山应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查明矿山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影响程度,制定分期治理方案。矿山企业与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签订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责任书,存储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
2.新建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及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严格执行矿山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新建矿山应向主管部门提交矿山环境影响报告书、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依法履行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的义务,在办理采矿登记时应当向办理采矿登记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作出书面承诺,并按规定存储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
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按照“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款专用”的原则进行管理。矿山企业在完成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任务,并验收合格后,返还剩余保证金本金及利息。
未存储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的矿山企业,不予采矿许可登记,不颁发采矿许可证。
(二)探索建立矿山土地整理与开发式矿山环境治理恢复新模式,以矿山土地开发利用促进矿山环境的治理恢复。
矿山环境治理模式因地制宜,因矿制宜,形式多样化。对历史遗留的、矿业权灭失的矿山和闭坑的矿山或废弃的矿山,积极探索市场经济的管理办法,分类转换矿山土地用途,探索矿山土地复垦管理,推动和加快矿山土地治理恢复进程,采用政府引导,吸纳社会资金进行开发式治理,促进矿山土地经营,与土地复垦和发展生态农业有机结合,建立区域性矿山环境治理的示范工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协调,形成矿山环境治理恢复的良性循环。
1.开展全省矿山土地资源现状调查。
遵循“区域开展、重点突破、解剖典型、控制一般”的原则,依靠当地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填表调查,对典型矿山进行实地调查与核查,查明全省矿山土地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条件,重点查清闭坑矿山土地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条件,提出矿山土地用途转换方向和治理恢复意见,为矿山环境开发式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闭坑矿山土地实行分类管理和治理恢复。
探索建立矿山土地转换使用制度与模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引导社会投资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加速矿山环境治理恢复进程。
(1)宜“建”矿山土地:凡是适宜转换为建设用地的矿山土地资源,可由地方政府投资进行矿山土地复垦和环境综合治理,经申请和备案,可按建设用地出让管理规定要求进行招拍挂有偿出让土地使用权。
(2)宜“农”矿山土地:凡是适宜转换为农业和果业用地的矿山土地资源,可采用多方式、多渠道投资进行矿山土地资源开发整理和环境综合治理,经申请和备案,当地政府可采用协议、承包等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
(3)宜“林”矿山土地:凡是适宜转换为林业用地的矿山土地资源,可采用多方式、多渠道投资进行矿山土地复垦和环境综合治理,经申请和备案,当地政府可采用协议、承包等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
(4)宜“园”矿山土地:对矿业遗迹、地质地貌、历史文化等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丰富的矿山,鼓励社会投资开发治理、保护各类遗迹资源、建设矿山公园或旅游园区。对符合条件的,支持当地政府申报建设省级及国家级矿山公园。
(5)宜“景”矿山土地:对位于旅游园区、交通干线、城镇边缘的矿山环境,适宜人造景观、景点的,治理恢复工程可与景观塑造相结合。
(6)试行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工程造地鼓励办法,对地方政府投资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工程造地,根据造地数量和质量,由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管理权限范围内给予一定的建设用地指标鼓励。
3.实施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示范工程。
规划近期,优先安排对人居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大、危害重、投资少、效益好的老矿山的工程治理。重点安排赣东铜及多金属矿、赣南钨及稀土矿、赣西煤(岩盐、铁矿)、赣北铜金矿等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域内国有大中型危机矿山及闭坑矿山的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优先安排大余西华山钨矿、信丰龙舌稀土矿、石城钽铌矿、萍乡安源煤矿、瑞昌洋鸡山金矿等不同类型的闭坑或国有老矿山,实施矿山环境与生态恢复示范工程。
--大余西华山钨矿建尾矿坝3座,治理现有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土地复垦面积40公顷,生态环境得到恢复,争取申报国家矿山公园。
--信丰龙舌稀土矿土地复垦面积170公顷,实施生态农业开发,水土流失得到遏制,生态环境基本恢复。
--石城钽铌矿废石场植被得到恢复,土地复垦面积460公顷,力争实现绿色矿山。
--安源区安源煤矿土地复垦面积400公顷,废弃采空区回填,塌陷区回填平整后植树,煤矸石发电及综合利用。
--瑞昌市洋鸡山金矿土地复垦面积44公顷,采矿场、废石场、尾砂库区植被恢复,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控制,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恢复。
通过景观再造、土地开发、尾矿综合利用等不同形式的示范工程,总结经验,逐步推广,推进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
第八章 重大工程
为实现地质找矿突破和提高资源保证程度,改善矿业结构和提高矿产开发利用水平,发展高新矿业和促进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发展,保护地质资源环境和加速矿山环境治理恢复进程等目标,规划实施六项重大工程。
一、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储量利用调查工程
(一)实施完成全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全省矿山储量核查、矿业权核查,科学评价重点矿产资源潜力,核准重要资源储量,查清矿业权设置情况,为矿产资源管理及动态监测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基础。
(二)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保护工程,规划近期重点开展重稀土为主的矿产地储备保护工程,包括重稀土资源调查评价、储备保护规划、储备保护矿产地边界范围标桩标示建设工程等。
二、重要矿产资源深部找矿工程
(一)主攻矿种。
以煤、铁、铜、钨为主,兼顾国家和省内急需的其他矿产。
煤:我省煤炭资源形势严峻,可供勘查的矿产地不多。开展深部找矿,寻找埋深1000米以浅、储量500万吨以上煤矿,实现找矿突破,是缓解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瓶颈问题的有效措施。以萍乐含煤带为重点,进行“三下”找煤预测,进一步优选靶区。启动“三下”找煤,鼓励风险勘查。
铁:主产地新余铁矿田,保有矿石资源储量5亿吨,折合铁金属量约1亿吨,矿石贫,采掘量大,产铁率低,但大部分矿石可选性良好,现已成为宝贵资源。原勘探深度一般500米以浅,深部资源潜力大,可望实现资源储量翻番,有扩大产业产能的资源潜力条件。规划对矿田开展1∶5万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高精度航空磁测,进一步查明矿田构造。通过矿业权整合,实施深部整体勘查、整装开发,提高铁矿资源保障程度。
铜:保有资源储量1282万吨,伴有丰富的硫、金等共(伴)生资源,也是我省金和发展硫化工业主要资源,铜矿开发是“一举多得”。我省铜资源潜力较大,主要在已有铜矿山深部边部。贵冶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重要铜冶炼基地,加大铜资源储备、提高铜精矿自给率,有利于赢得第二市场、第二资源。规划实施铜矿山探边摸底增储工程,支持铜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钨:资源蕴藏丰富,由于勘查工作长期停顿,使多数主要矿山资源面临危机,且缺少一批规模型接替矿产地。近年钨矿勘查工程和危机矿山勘查,已取得初步成果。规划期内优选一批小而富的钨矿山(黑钨矿)深部评价和寻找隐伏钨矿床,发现一批大型钨矿接替矿山,保持和巩固我省传统矿业优势,逐步关闭一批小矿,为环境减负。
(二)工作部署。
1.赣北的九瑞与村前-德兴矿产集中区深部找铜及多金属;
2.赣中的萍乡-上饶矿业走廊深部寻找隐伏煤、铁矿及多金属;
3.赣南大型钨矿资源危机矿山深边部找钨(黑钨矿)。
(三)重要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示范工程。
目标任务:一是在矿山采掘工程附近开展“探边摸底”探矿工作,扩大矿山近期可采储量;二是在矿山附近外围找矿,扩大保有储量;三是开展矿区外围的找矿评价,为矿山的中长期发展提供新的后备基地。同时,运用成矿系统的新思维,加强矿山外围新矿种、新类型的综合预测与评价;重视金属矿山共生、伴生组份与非金属矿产资源的综合评价和可利用性研究,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多途径解决危机矿山的接替资源问题。
项目安排:规划期内优选安排3-6个危机矿山深边部找矿项目,其中:
1.危机煤矿山深边部找煤示范项目1-2个;
2.危机钨矿山深边部找钨(黑钨矿)示范项目1-2个;
3.危机铜矿山深边部找铜示范项目1-2个;
(四)煤、铁、铜、钨深部找矿重大项目。
1.萍乡-乐平拗陷带深部找煤
重点地区:萍乡、新余、丰城、乐平等地的预测隐伏煤田区。
2.新余式铁矿田深(边)部找铁
重点地区:新余铁矿山深部和周围的分宜、安福、吉安、峡江等周边地区。
3.德兴铜矿田深部找铜
重点地区:已知矿床的深部及周边地区,特别是隐伏花岗闪长岩类区。
4.九瑞铜矿田深部找铜
重点地区:已知矿床的深部及周边地区,特别是隐伏花岗闪长岩类区。
5.赣南地区深部找钨(黑钨矿)
重点地区:崇余、三南、赣县-于都等大中型黑钨矿床深边部及黑钨矿成矿远景区或预测靶区。
(五)主要措施。
1.加强深部找矿战略实施的组织领导,协调解决项目实施工程资金、找矿空间及矿业权整合调控、优化战略部署、聚合全省勘查技术优势力量、整体勘查与整装开发等重大问题,组织力量编制深部找矿工程实施规划和开展前期科学研究与定位预测。
2.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安排开展煤、铁、铜、钨为主的深部找矿理论、方法、技术、模式研究,组织进行深部找矿科技攻关,创新成矿理论、找矿模式、工作思路以及运作机制。突破深部找矿理论方法、完善技术路线,应用综合信息、综合方法做好深部找矿靶区和隐伏矿预测,提高工程命中率,减低找矿风险。
3.从规划入手,整体勘查,重点突破,力争在规划中近期内拿下几个重点攻关项目,为规划中远期的大发展打下基础。在资金投入上,争取中央专项、省级地勘基金配套、吸收社会资金,统筹规划,相互衔接,突出重点,防止重复。明确目标,做好布局,安排实施深部找矿示范工程、关键理论和技术方法应用,制订扶持政策,协调深部找矿工程实施的空间、矿业权等突出问题,营造有利于深部找矿的环境。
4.创新运作机制。组织各方面力量,充分发挥好国有地勘单位的主力军作用。在管理和项目运作机制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与地质矿产勘查部门协作联动,构筑深部找矿工程行政保障、业务推进和经济技术管理三大工作体系。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统筹规划和协调,着力做好专项规划、矿业权调控和勘查管理,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深部找矿工程顺利进行,保障和协调好工程实施单位及企业的权益,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国有地勘单位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争取深部找矿工程在3-5年内取得找矿重要成果、2015-2020年取得地质找矿重大突破。
5.加强和规范深部找矿战略工程项目的管理。
(1)深部找矿战略工程项目实施,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合同制管理原则。实行勘查资质准入制度,要求参加深部找矿工程项目实施任务的单位必须具有地质矿产勘查甲级资质,具有与工程项目相适宜的专业人才、技术装备、以往业绩和一定的成果资料积累。
(2)建立健全深部找矿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包括管理制度、质量标准、技术规程等管理性、操作性规范。
(3)通过重大工程实施、重大地质找矿投入等地质找矿工作领域的重大举措,推动我省地质找矿人才培养、理论和方法技术创新,引导我省地勘单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勘查技术水平、革新技术装备,促进地质找矿重大突破目标的实现。
三、高新矿业规模开发建设工程
为实现矿产资源开发总量调控、优化结构、延伸产业链、增加大宗矿产品产能产量、出口优势矿产限量增值以及矿业综合经济总量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体目标。规划推荐实施一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模产业建设项目,改造传统矿业,提升矿业整体水平与经济效益。
(一)调控矿产资源产业方向,大力发展延伸产业。
认真实施好《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发展矿业经济的若干意见》、《江西省产业经济“十百千亿工程”实施意见》和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促进矿业经济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执行好发展矿业经济重点支持产业导向目录,优先为重大产业项目优化配置矿产资源,切实调控矿产资源产业方向、大力发展延伸业,重点支持发展铜、钨、稀土、钽铌、氟盐化工、硅材料及光伏产业等矿产品精深加工业,提升陶瓷、水泥产业水平。
(二)实施一批矿产品产能新建或扩建项目。
包括煤、铁、铜、铅锌、硅等矿产采选、冶炼、加工项目,氟、盐、磷化工项目,规模型系列陶瓷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新法规模水泥生产线建设项目等。
(三)实施一批矿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开发建设项目。
包括钢材料、铜材料、钨材料、稀土材料、锆铪材料、合金材料、陶瓷材料等新材料及钽铌、钼、银、铅锌等精深加工和产业开发建设。
(四)硅材料及光伏产业集群开发建设工程。
依托现有硅材料及光伏产业为基础,充分利用优质硅、盐、萤石等配套矿产资源综合优势,引进高新技术,集中各方力量,支持硅材料及光伏产业规模建设发展,力争在规划期末实现规模产能和销售产值达千亿元目标。
(五)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示范推广工程。
规划近期内,组建浅层地热能研究推广中心,组织编制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启动浅层地热能资源地质调查评价,开展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配套技术研究,引进先进配套技术,开展南昌市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试点工程。力争到2015年,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技术在全省主要城市得到推广应用。
四、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示范工程
为切实实现矿产资源节约利用和综合利用目标,促进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发展,按照“再勘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引导实施一批节源、节能和综合利用示范工程项目。
(一)矿山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1.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示范项目。
包括煤矸石发电、煤矸石制砖、煤矸石制水泥等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2.高瓦斯煤矿山的煤层气抽采开发利用示范工程项目。
3.大中型金属矿山尾砂资源综合回收利用试验工程项目。
重点支持大中型有色金属矿山尾砂金属元素综合回收及废渣资源化利用项目,开展七宝山尾矿(钴)回收工艺、永平铜矿尾矿中伴生钨矿利用、含锂瓷石稀有金属选矿、磁铁矿尾矿铁回收选矿工艺试验和尾矿综合利用工程试验。
(二)矿业领域水、气、热、废渣循环利用示范工程。
包括废水循环利用、尾气处置利用、余热发电、废渣资源化利用等,支持和促进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发展。
(三)推广应用新工艺技术,淘汰一批落后工艺技术和产能。
依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关停并转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采选冶企业及炉窑,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产能,推广应用节约资源、节约能源、符合环保的采选冶及炉窑新工艺技术。全面推广应用空心粘土砖生产工艺技术和新型墙体材料。
五、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
为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加快我省矿山环境治理恢复进程,推荐实施五大矿山环境治理恢复重点工程,创新矿山环境治理恢复模式和机制、实施矿山土地整理开发示范工程。
(一)实施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重点工程。
1.赣南稀土矿集中区土地复垦治理工程。
2.赣南钨矿集中区土地复垦治理工程。
3.赣东北铜金矿集中区土地复垦治理工程。
4.九瑞铜金矿集中区土地复垦治理工程。
5.赣中铁矿集中区尾砂治理工程。
(二)矿山土地整理与开发式治理示范工程。
规划期内重点支持赣南稀土矿集中区尾砂综合治理与土地开发示范工程。通过开发式治理工程示范,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恢复谁利用原则,引导社会资金投资矿山土地整理开发与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加快全省矿山环境治理恢复进程。
六、矿产资源领域科技创新工程
1.探索隐伏矿床的成矿理论和成矿模式,开展深部找矿理论、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科技攻关,进一步提高我省深部找矿水平。
2.完成1∶50万江西省第四代地质系列图系编制,完成《江西省地质资源环境志》编纂;开展低品位、难选冶及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研究。
3.完善1∶50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重砂以及矿产勘查等数据库系统;建设矿产资源规划信息系统。
第九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矿产资源管理法规建设,构筑规划实施法制保障
1.适时修订《
江西省矿产资源开采管理条例》。在内容上可包括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储备、矿山环境保护、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规划等方面,并明确矿产资源规划地位。
2.制订并推行“江西省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按照“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款专用”的原则进行管理,切实保障矿山环境保护及治理恢复目标任务的实施。
3.制订“江西省探矿权采矿权管理实施办法”。依法依规,总结提升矿业权管理实践经验,健全完善矿产资源分类分级管理和有偿使用制度,完善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健全矿业权退出机制,规范矿业权及其市场管理。
4.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依据法律法规和规划,加强执法专项检查,为完成规划任务、实现规划目标奠定基础,并为规划实施创造良好环境。
二、完善规划体系,发挥各级各类规划作用
(一)逐步建立健全矿产资源规划体系。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服从总体规划。
1.依计划按部署,全面完成省、设区市、县三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
2.编制煤、铁、铜、钨深部找矿工程实施专项规划。明确目标任务,规划工程布局,研究重大问题解决方案,细化项目安排,预算工程投资,制订有关政策,确定实施组织与实施办法,编制年度实施计划。
3.在总体规划基础上逐步开展钨、稀土、萤石等优势和紧缺矿产勘查开发与保护专项规划。
4.对重要矿产的重点矿区编制详细规划。
(二)各级各类规划经批准颁布后,必须严格执行。各地要认真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和措施,保证规划目标实现;要切实加强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维护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正常秩序。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三、加强矿产资源管理能力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一)健全完善矿政管理体系,提升矿政管理能力。
充分利用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各项成果,在整顿的基础上加大规范的力度,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
1.坚持国家矿产资源所有权制度。按照国家所有、分类分级管理的原则,明确分级管理分工,遵守管理权限,加强基层监管职能,提高管理效率,保障矿产资源规划的实施。
2.以矿业权为核心,加强矿业市场建设。按照“归属明晰、责权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原则,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矿业市场体系,发展各类矿业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促进矿业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
3.健全矿产资源开发监督检查制度。规范监督检查内容,明确监管责任,完善监管体系。
(二)加强矿产资源宏观调控能力建设。
按照健全法制、完善手段原则,完善经济、法律、政策调控手段,发挥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提高宏观调控能力。
1.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促进企业珍惜利用资源、提高资源节约利用和综合利用水平。
2.实行矿山储量动态监管和矿产资源年度核查制度,提高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和管理水平。
3.充分发挥规划的导向作用,通过规划分区管理、规划项目实施、矿业权总量和开采总量控制,促进矿业生产要素向矿业经济区、矿业产业基地、重点勘查开采区等规划区流动,保障规划目标任务的实现。
4.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基础建设,建立以计算机为核心、以网络为平台的矿产资源信息系统,完善管理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矿政管理服务水平。
5.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储备制度,逐步对重要矿产资源实施储备。成立由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为主、相关部门参加的矿产资源战略储备中心,负责全省矿产资源战略储备管理及日常工作。
(三)转变矿政职能,建设服务型矿政。
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坚持统筹兼顾,妥善处理矿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省内发展与国内发展、省外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四)优化地质找矿环境,维护好矿产勘查开采秩序。
1.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地质找矿勘查工作,为实现找矿突破创造有利的环境。要充分认识加强地质找矿的战略意义,找到了矿就是找到了发展的依托,就是找到了财富、找到了生产力。
2.充分发挥国有地勘单位在地质找矿勘查中的主力军作用。通过政府引导、加大找矿投入、重大找矿项目实施,带动和促进地质勘查人才队伍建设、地质找矿理论技术创新和技术装备革新,为实现我省地质找矿重大突破提供技术支撑。
3.切实维护好地质找矿勘查作业区和矿山开采区秩序,保障各类地质找矿勘查工程的正常有序施工,规范各类勘查工程施工收费行为,严格禁止乱收各种名目的占补费用行为。
四、拓宽投融资渠道,构筑规划实施投入保障机制
(一)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和项目投入。
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和必要的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保障规划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任务的全面实施。
(二)完善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机制。
确立企业在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的主体地位,规范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市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商业性地质勘查,依法取得矿业权。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矿业权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矿业权取得和退出机制,维护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
(三)培育矿产资源勘查市场。
深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及有偿取得制度改革,建立和健全统一、竞争、开放、有序的矿业权市场。培育矿产资源勘查资本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勘查开采企业在境内外通过发行债券、上市和项目融资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开展商业性矿产勘查。强化矿产资源管理,完善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和矿业权评估机制。进一步培育和规范地质勘查市场中介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四)发挥省级地质勘查基金作用,加大地质勘查投入。
省级地质勘查基金是实现我省地质找矿重大突破的资金保障重要措施之一。利用地质勘查基金,启动省内重要矿产和重要成矿区带的矿产资源调查勘查等重大工程项目,安排重点勘查规划区的矿产勘查,力争在规划期内取得具有宏观影响的找矿成果。利用地质勘查基金,扶持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矿产资源开发前期调查评价和风险勘查,推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保障境外矿产资源开发目标的实现。
(五)编制“江西省矿业投资指南”,引导投资方向。
根据《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发展矿业经济的若干意见》,结合各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并适时发布矿产资源产业投资指南,介绍资源省情、矿业政策、投资环境,促进矿产资源产业招商,规范招商引资程序,推介重要和重大矿产资源产业项目,加大矿产资源领域对外开放度,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鼓励引进先进技术与工艺,吸收各方矿业投资,引导矿业投资方向,重点发展矿产品精深加工,延伸矿产资源领域产业链。
(六)优化投资环境,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改造传统矿业。
加快矿产资源领域和矿业内部关键环节改革步伐,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矿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科学发展矿业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机制保障。
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推进矿产资源产业投资体制改革,提高矿产资源领域对外开放度,优化投资环境。编制和颁布矿产资源产业发展政策,引导社会投资,从过去的“以矿招商”逐步转变为“产业招商”,大力引进各类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嫁接和改造传统矿业,全面提升我省矿业发展水平,促进矿产资源集约利用、节约利用和综合利用。
五、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矿产资源领域技术创新
(一)全面推广应用地质找矿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创立找矿新思路、新模式,着力进行地质矿产资料二次开发,开展重要矿产深部找矿技术攻关,争取规划期内实现找矿重大突破。
(二)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地质学会和矿业协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充分利用省内外、国内外科技资源,加强矿业创新体系建设。
(三)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工程。引导和促进我省矿产资源向节约与集约利用、综合利用方向发展,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矿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四)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矿山安全生产。大力推广应用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替代传统的矿山生产工艺和手段,提升安全生产技术水平,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来杜绝和减少各类矿山事故灾害。围绕矿山安全生产,重点开展矿山事故灾害预防控制、应急救灾、抢险救援技术体系的研究,开展矿山重大灾害事故致因机理研究,以及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事故监测、预警、防治,应急救援、事故调查与分析处理技术,安全生产科技保障技术的研究。本着“安全管理科学化、信息化”的原则,积极探索矿山安全管理的新路子,深化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创新技术管理,夯实安全基础,确保矿山安全生产。
(五)加快转变矿业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矿业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产业创新转变。发展现代矿产资源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矿产资源工业化融合,促进矿产资源产业由大变强,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发展高新矿业。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矿业企业集团。
六、完善规划实施管理制度,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一)建立规划目标任务分类管理制度。
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目标任务主要包括地质找矿目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目标(含总量调控、结构调整、利用水平等指标)、矿山环境保护目标、矿业权投放指标以及分区管理目标等。实施目标任务管理的分类指导,制订分类落实规划目标与任务的计划和办法,建立以目标任务管理为主线的规划实施管理,是保证规划实施和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环节。
(二)建立规划实施年度计划管理制度。
规划的实施与矿政管理年度工作安排相结合,与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部署相结合,与矿业权市场建设相结合。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年度市场情况,研究制定规划年度实施方案,将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包括总量控制的矿种及开采总量的年度调控意见、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量化要求、规划分区具体的调整目标和时限、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建设年度意见、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年度具体目标等,落实到年度和地区。
(三)完善规划预审和许可制度。
建立健全矿产资源规划预审制度,从源头上抓好矿业权前置性审查,未经预审不得进入下一程序。明确预审和许可的范围,强化预审和许可的约束,对不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的项目,不得批准立项,不得审批、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不得批准用地,严把新建矿山规划准入关。
(四)建立规划实施检查考核评估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将其列入国土资源执法监督的重要内容。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包括:开采总量控制、矿业权设置、新建矿山准入条件控制、规划分区管理、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资源节约利用与综合利用等规划目标任务实施情况等。同时,实行规划实施年度执行情况报告和中期评估报告制度。
(五)建立规划实施社会监督制度。
矿产资源规划涉及各方面利益关系,要逐步建立公众参与、规划听证、规划公示、管理公开等制度,加强规划宣传,接受社会监督。这是提高规划科学性、可行性的重要举措,也是对规划实施进行有效监督的方式之一。
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规划的实施与规划目标任务的实现,人才队伍是基础,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矿产资源领域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其中一是需要地质找矿与勘查技术人才,二是需要矿产资源开发与产业建设人才,三是需要矿产资源管理人才。
(一)采用请进来、送出去方式,与院校合作培养一批急需人才。
(二)与省外、国外科研单位合作开展矿产资源领域重大课题研究与攻关,通过实践锻炼培养矿产资源领域关键人才。
(三)支持鼓励优势地勘单位和优势矿业企业,与相关科研院所院校合作建立博士工作站或博士后流动站,吸引省外、国外专家学者研究江西地质找矿重大科学问题、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问题、重大资源产业创新发展问题,支持开展矿产资源领域重大基础理论、方法、技术攻关研究,为江西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和智力支持。
(四)省、市、县分级举办规划实施与管理培训班,为各级矿政管理部门培训一批规划实施与管理的业务技术骨干人才队伍,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第十章 附 则
一、规划组成
规划由文本、附表与附录、图件三部分组成,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二、规划的实施、解释及管理
(一)规划自省人民政府发布之日起实施。
(二)规划的解释由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
(三)规划的实施工作以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为主、相关管理部门配合;规划实施的管理及年度实施计划由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
三、规划的修改与调整
(一)规划实施期间,因有关法律法规修编修改、且规划内容与其不同或不适宜的,依照修编修改的法律法规执行,并在规划实施的年度计划中予以体现。
(二)规划实施期间,国家另有政策文件规定、且与规划有关内容不同的,从其规定。
(三)根据省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对规划部分内容进行修改调整的,由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相关行业管理部门配合进行修改和调整,并按规划审批程序报批后实施。
附表1
江西省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分区表
序号 | 编号 | 名称 | 所在
行政区 | 拐点坐标 | 面积(Km2) | 主要
工作内容 |
|
|
1 | Ⅰ | 赣北矿产资源战略区 | 九江市
景德镇市
南昌市
上饶市
宜春市 | 114°15′30″,28°23′13″
115°14′17″,28°32′38″
115°47′57″,28°39′01″
117°31′20″,29°39′00″ | 30511.00 | 矿产资源评价 |
2 | Ⅰ1 | 长江中下游Cu、Fe、Au成矿带 | 瑞昌市
九江县
湖口县
彭泽县 | 115°24′06″,29°40′40″
115°48′45″,29°31′09″
116°20′06″,29°32′41″
116°38′47″,29°41′35″ | 3978.79 | 矿产资源评价 |
3 | Ⅰ1a | 九江Cu、Au多金属成矿区 | 瑞昌市
九江县
湖口县
彭泽县 | 115°24′06″,29°40′40″
115°48′45″,29°31′09″
116°20′06″,29°32′41″
116°38′47″,29°41′35″ | 3978.79 | 矿产资源评价 |
4 | 1 | 九瑞CuFeAu矿产评价区 | 瑞昌市
九江县 | 115°25′08″,29°42′22″
115°39′45″,29°34′22″
115°48′50″,29°34′56″
115°54′32″,29°43′29″ | 981.59 | 矿产资源评价 |
5 | 2 | 湖口-彭泽CuAu多金属矿产评价区 | 湖口县
彭泽县 | 116°15′46″,29°47′06″
116°18′32″,29°33′03″
116°34′47″,29°39′58″
116°53′38″,29°56′47″ | 1807.11 | 矿产资源评价 |
6 | Ⅰ2 | 九岭-鄣公山W、Sn、Ta、Pb、Zn、Au成矿带 | 九江市
南昌市
上饶市
景德镇市 | 115°24′06″,29°40′40″
115°48′45″,29°31′09″
116°20′06″,29°32′41″
116°38′47″,29°41′35″
114°15′30″,28°23′13″
115°14′17″,28°32′38″
115°47′57″,28°39′01″
117°31′20″,29°39′00″ | 26532.68 | 矿产资源评价 |
7 | Ⅰ2a | 九岭W、Sn、Ta、Pb、Zn、Au成矿区 | 九江市
南昌市
上饶市
景德镇市 | 114°15′30″,28°23′13″
115°14′17″,28°32′49″
115°53′14″,29°30′53″
115°24′06″,29°40′40″ | 26532.68 | 矿产资源评价 |
8 | 3 | 香炉山WAg多金属矿产评价区 | 修水县
武宁县 | 114°15′13″,29°14′42″
114°42′49″,29°15′48″
114°42′38″,29°23′41″ | 481.88 | 矿产资源评价 |
9 | 4 | 杨梅尖-土龙山Au矿产评价区 | 修水县 | 114°09′02″,28°49′42″
114°17′44″,28°49′47″
114°17′24″,29°14′47″
114°15′06″,24°14′49″ | 1251.10 | 矿产资源评价 |
10 | 5 | 修水U矿产评价区 | 修水县
武宁县 | 114°26′49″,29°06′58″
114°57′21″,29°10′20″
115°05′12″,29°13′46″
115°05′23″,29°18′05″
114°26′09″,29°12′53″
114°21′51″,29°08′35″ | 813.97 | 矿产资源评价 |
11 | 6 | 彭山-云山SnPbZn矿产评价区 | 德安县
永修县 | 115°24′18″,29°04′23″
115°37′11″,29°01′19″
115°47′58″,29°29′37″
115°36′48″,29°31′23″
115°24′10″,29°04′18″ | 1101.66 | 矿产资源评价 |
12 | 7 | 棋坪Au矿产评价区 | 铜鼓县 | 114°12′25″,28°29′44″
114°29′14″,28°29′51″
114°28′54″,28°43′34″
114°08′40″,28°43′16″ | 894.73 | 矿产资源评价 |
13 | 8 | 大湖塘-同安WTaSn矿产评价区 | 奉新县
靖安县
修水县
武宁县 | 117°47′13″,28°32′29″
115°04′17″,28°33′12″
115°12′32″,29°03′13″
114°53′43″,29°02′46″ | 1690.85 | 矿产资源评价 |
14 | 9 | 莲花山SnW矿产评价区 | 鄱阳县
浮梁县 | 116°54′56″,29°38′40″
117°02′41″,29°27′59″
117°22′04″,29°36′21″
117°17′00″,29°44′50″
117°06′49″,29°42′48″ | 805.31 | 矿产资源评价 |
15 | Ⅱ | 赣中矿产资源战略区 | 萍乡市
宜春市
南昌市
抚州市
上饶市 | 114°15′30″,28°23′13″
115°14′17″,28°32′38″
115°47′57″,28°39′01″
117°31′20″,29°39′00″
113°50′25″,27°01′19″
117°17′43″,27°49′04″ | 67459.00 | 矿产资源评价 |
16 | Ⅱ1 | 萍乡-德兴Cu、Au、Ta、Nb、Pb、Zn、Ag、Co、W、Sn成矿带 | 萍乡市
宜春市
南昌市
上饶市 | 114°15′30″,28°23′13″
115°14′17″,28°32′38″
115°47′57″,28°39′01″
117°31′20″,29°39′00″
113°35′46″,27°27′35″
115°39′40″,28°04′59″
118°26′00″,28°31′00″ | 40851.00 | 矿产资源评价 |
17 | Ⅱ1a | 萍乡-上高Cu、Au、Pb、Zn、Co成矿区 | 萍乡市
宜春市 | 113°35′46″,27°27′35″
114°55′42″,27°49′56″
115°19′17″,28°32′34″
114°15′30″,28°23′13″ | 17839.42 | 矿产资源评价 |
18 | 10 | 村前-罗城CuAu多金属矿产评价区 | 高安市
宜丰县
万载县 | 114°26′08″,28°15′15″
114°56′14″,28°25′18″
115°11′54″,28°25′59″
115°14′38″,28°32′23″
114°51′14″,28°30′34″
114°30′25″,28°23′58″ | 983.03 | 矿产资源评价 |
19 | 11 | 吴村-五宝山AuCo多金属矿产评价区 | 万载县
宜春县 | 113°43′00″,27°45′27″
114°33′53″,27°53′04″
114°32′37″,28°11′12″
114°00′49″,28°06′23″ | 2401.53 | 矿产资源评价 |
20 | 12 | 七宝山-铁坑AuPbZnCo矿产评价区 | 上高县
分宜县
新余市 | 114°44′14″,29°49′30″
114°55′19″,27°50′23″
115°06′47″,28°01′03″
115°04′08″,28°16′10″
114°40′00″,28°12′50″ | 1623.10 | 矿产资源评价 |
21 | Ⅱ1b | 赣东北Cu、Au、Pb、Zn、Ag金三角成矿区 | 上饶市
景德镇市 | 117°31′20″,29°39′00″
116°58′49″,29°26′01″
115°38′36″,28°04′37″
118°26′00″,28°31′00″ | 23011.09 | 矿产资源评价 |
22 | 13 | 金家坞-大背坞AuW矿产评价区 | 鄱阳县
浮梁县 | 117°30′48″,29°38′17″
116°59′16″,29°25′20″
117°07′52″,29°14′43″
117°40′46″,29°33′42″ | 1261.78 | 矿产资源评价 |
23 | 14 | 塔前-赋春CuPbZnAuW矿产评价区 | 乐平市
婺源县 | 117°09′27″,28°57′58″
118°02′12″,29°31′16″
117°45′22″,29°31′25″
117°01′01″,29°06′30″ | 1736.66 | 矿产资源评价 |
24 | 15 | 德兴-东乡CuAuAgW多金属矿产评价区 | 南昌市
抚州市
上饶市 | 118°10′13″,29°18′09″
118°03′45″,29°26′50″
115°57′35″,28°15′58″
116°06′12″,28°05′52″
117°17′58″,28°28′43″
118°01′42″,29°10′06″ | 6504.18 | 矿产资源评价 |
25 | 16 | 灵山-大茅山TaNbWSnPbZn矿产评价区 | 德兴市
横峰县
上饶县
玉山县 | 117°39′56″,28°24′38″
118°02′50″,28°38′13″
118°00′54″,28°41′18″
118°13′06″,28°51′20″
117°59′27″,29°04′38″
117°26′43″,28°35′13″ | 2688.50 | 矿产资源评价 |
26 | Ⅱ2 | 武功山-北武夷U、Ta、Nb、Ag、W、Cu、Pb、Zn、Au成矿带 | 萍乡市
宜春市
吉安市
抚州市
上饶市 | 113°35′46″,27°27′35″
115°39′40″,28°04′59″
118°26′00″,28°31′00″
113°50′25″,27°01′19″
117°17′43″,27°49′04″ | 26609.00 | 矿产资源评价 |
27 | Ⅱ2a | 武功山Ta、Nb、W成矿区 | 萍乡市
宜春市
吉安市
抚州市 | 113°35′46″,27°27′35″
116°07′32″,28°05′26″
115°29′16″,27°24′06″
113°50′25″,27°01′19″ | 13793.36 | 矿产资源评价 |
28 | 17 | 武功山TaNbW矿产评价区 | 安福县
萍乡市
宜春市 | 114°12′40″,27°15′49″
114°40′19″,27°36′48″
114°31′06″,27°45′55″
114°19′33″,27°45′23″
113°56′59″,27°33′11″ | 2252.28 | 矿产资源评价 |
29 | 18 | 徐山WCuU矿产评价区 | 新干县
乐安县
丰城市 | 115°28′39″,27°27′37″
115°36′54″,27°29′58″
115°57′28″,27°46′51″
115°49′15″,28°05′46″
115°37′13″,27°57′40″ | 1720.96 | 矿产资源评价 |
30 | Ⅱ2b | 北武夷U、Ag、Cu、Pb、Zn、Au成矿区 | 抚州市
上饶市 | 117°17′43″,27°49′04″
115°28′40″,27°24′21″
116°08′10″,28°05′23″
118°26′00″,28°31′00″ | 12815.41 | 矿产资源评价 |
31 | 19 | 相山-虎圩UAuPbZn矿产评价区 | 崇仁县
临川市
金溪县
东乡县 | 115°38′41″,27°27′27″
116°11′50″,27°35′22″
116°43′07″,28°01′43″
117°07′34″,28°05′25″
117°05′58″,28°16′20″
116°31′14″,28°14′01″ | 3940.99 | 矿产资源评价 |
32 | 20 | 永平CuUPbZnAu矿产评价区 | 弋阳
铅山县
上饶县
广丰县 | 117°14′11″,28°09′05″
117°43′56″,28°09′07″
118°27′10″,28°19′33″
118°22′46″,28°28′23″
117°46′05″,28°16′02″
117°14′58″,28°17′12″ | 1999.89 | 矿产资源评价 |
33 | 21 | 冷水坑-陈坊AgPbZnCuAu矿产评价区 | 金溪县
贵溪县
铅山县
上饶县 | 117°17′18″,27°49′39″
116°41′49″,27°41′55″
116°45′58″,27°59′46″
118°19′08″,28°14′19″ | 3998.82 | 矿产资源评价 |
34 | Ⅲ | 赣中南矿产资源战略区 | 赣州市
吉安市
抚州市 | 113°50′25″,27°01′19″
117°17′43″,27°49′04″ | 69041.00 | 矿产资源评价 |
35 | Ⅲ1 | 罗霄-诸广W、U、Sn、Pb、Zn、Ag、Au成矿带 | 吉安市 | 113°50′25″,27°01′19″
114°43′16″,27°14′24″
114°40′12″,25°29′27″
114°10′12″,25°18′18″ | 23711.10 | 矿产资源评价 |
36 | 22 | 井冈山-草林AuCu矿产评价区 | 遂川县
井岗山市 | 114°12′57″,26°08′37″
114°27′54″,26°08′47″
114°30′12″,26°50′00″
114°17′57″,28°48′45″
114°04′05″,26°34′35″ | 2872.31 | 矿产资源评价 |
37 | 23 | 诸广山UW矿产评价区 | 崇义县
大余县 | 114°01′19″,25°56′49″
114°08′03″,25°56′57″
114°09′15″,25°18′57″ | 1273.93 | 矿产资源评价 |
38 | 24 | 崇余犹WSnPbZnAg矿产评价区 | 崇义县
大余县
上犹县 | 114°09′15″,25°18′57″
114°35′30″,25°29′08″
114°35′31″,26°02′54″
114°07′55″,26°02′18″ | 3214.78 | 矿产资源评价 |
39 | Ⅲ2 | 雩山W、U、Sn、Au多金属成矿带 | 吉安市
抚州市 | 114°38′24″,25°20′04″
115°28′37″,27°23′50″
116°40′22″,27°41′00″
115°04′11″,24°42′11″ | 25461.01 | 矿产资源评价 |
40 | 25 | 宜黄AuAgW多金属矿产评价区 | 宜黄县
乐安县 | 115°48′02″,27°14′51″
116°24′10″,27°14′09″
116°31′15″,27°34′49″
115°56′08″,27°28′44″
115°48′17″,27°14′58″ | 2125.47 | 矿产资源评价 |
41 | 26 | 桃山UWSn矿产评价区 | 宁都县
宜黄县 | 115°58′58″,26°36′58″
116°23′14″,27°10′57″
116°04′41″,27°11′43″
115°44′29″,26°42′41″ | 1929.62 | 矿产资源评价 |
42 | 27 | 兴国-宁都WPbZnAuAgSn矿产评价区 | 兴国市
宁都县
于都县 | 115°42′08″,26°00′54″
115°58′30″,26°35′06″
115°39′29″,26°41′19″
115°20′02″,26°08′02″ | 2723.72 | 矿产资源评价 |
43 | 28 | 赣县-于都WSn矿产评价区 | 赣县
于都县 | 114°47′51″,25°30′41″
115°27′34″,25°35′01″
115°38′55″,25°57′36″
115°07′12″,25°58′11″ | 2793.57 | 矿产资源评价 |
44 | 29 | 三南WUSn矿产评价区 | 全南县
龙南县
定南县 | 114°42′46″,25°06′49″
115°07′08″,24°47′15″
115°04′29″,24°42′17″ | 3505.14 | 矿产资源评价 |
45 | Ⅲ3 | 中南武夷Sn、U、Cu、Ta、Nb、W、Pb、Zn、Au、Ag成矿带 | 赣州市
吉安市
抚州市 | 115°04′11″,24°42′11″
116°04′22″,27°41′00″
117°17′32″,27°49′05″ | 19869.36 | 矿产资源评价 |
46 | 30 | 德胜关TaNb矿产评价区 | 黎川县 | 117°05′53″,27°20′05″
116°58′27″,27°20′06″
116°50′00″,27°05′30″
116°54′30″,27°02′16″ | 590.45 | 矿产资源评价 |
47 | 31 | 广昌CuAg多金属矿产评价区 | 广昌县 | 116°37′44″,26°56′04″
116°22′04″,26°56′06″
116°06′44″,26°42′21″
116°32′33″,26°39′02″ | 923.06 | 矿产资源评价 |
48 | 32 | 海罗岭-狮子岽TaNbSnAu矿产评价区 | 瑞金市
石城县
宁都县 | 116°35′07″,26°29′44″
116°23′13″,26°25′46″
115°47′35″,26°03′13″
116°08′21″,25°52′26″ | 2298.21 | 矿产资源评价 |
49 | 33 | 富城U矿产评价区 | 瑞金市
会昌县 | 116°06′27″,25°44′14″
115°55′57″,25°46′27″
115°46′11″,25°33′06″
115°59′43″,25°24′41″ | 716.92 | 矿产资源评价 |
50 | 34 | 红山-锡坑迳SnUCuPbZnAg矿产评价区 | 安远县
会昌县
寻乌县 | 115°59′20″,25°22′44″
115°45′16″,25°32′05″
115°15′09″,25°07′09″
115°17′18″,25°45′40″ | 4658.98 | 矿产资源评价 |
附表2
江西省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项目表
序号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主攻矿种 | 所在行政区 |
一、1:25万区域地质调查 |
1 | QT25-2 | 九江市幅(H50C003002)
地质调查 | | 九江
上饶
南昌市 |
2 | QT25-3 | 宜春市幅(G50C001001)
地质调查 | | 吉安
新余
宜春
萍乡市 |
3 | QT25-4 | 兴国县幅(G50C002001)
地质调查 | | 赣州
吉安市 |
4 | QT25-5 | 赣州市幅(G50C003001)
地质调查 | | 赣州市 |
5 | QT25-1 | 咸宁市幅(H50C003001)
地质调查 | | 九江
宜春市 |
二、1:5万区域地质调查 |
6 | QT5-1 | 古楼埠幅
(H50E020012)
地质调查 | | 万年县
余干县
鄱阳县 |
7 | QT5-2 | 江埠幅
(H50E021011)
地质调查 | | 余干县 |
8 | QT5-3 | 社赓幅
(H50E022011)
地质调查 | | 余干县
东乡县
进贤县 |
9 | QT5-4 | 东陂幅
(G50E005009)
地质调查 | | 宜黄县
乐安县 |
10 | QT5-5 | 神岗幅
(G50E005010)
地质调查 | | 宜黄县
南丰县 |
11 | QT5-6 | 新丰幅
(G50E006009)
地质调查 | | 宁都县
宜黄县
南丰县 |
12 | QT5-7 | 白舍幅
(G50E006010)
地质调查 | | 南丰县 |
13 | QT5-8 | 遂川县幅(G50E011003)
地质调查 | | 遂川县
南康县
万安县 |
14 | QT5-9 | 良口幅
(G50E011004)
地质调查 | | 万安县 |
15 | QT5-10 | 夏府幅
(G50E012004 )
地质调查 | | 赣县 |
16 | QT5-11 | 头陂幅
(G50E008009)
地质调查 | | 宁都县
广昌县 |
17 | QT5-12 | 赤水幅
(G50E008010)
地质调查 | | 广昌县 |
18 | QT5-13 | 石上幅
(G50E009009)
地质调查 | | 宁都县 |
19 | QT5-14 | 驿前幅
(G50E009010)
地质调查 | | 广昌县
石城县 |
20 | QT5-15 | 院前幅
(H50E021003)
地质调查 | | 铜鼓县
宜丰县 |
21 | QT5-16 | 同安幅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