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更大力度加快太湖新城暨中瑞低碳生态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五)突出现代高端服务业定位,加快推进中央商务区建设。
  太湖新城作为无锡新城建设和产业转型的主战场,承担着吸引、集聚、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任,而中央商务区是太湖新城重点中的重点、核心区的核心。以金融商务、总部经济为重点,通过加快楼宇载体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举措,努力使太湖新城中央商务区真正成为无锡高端服务业和高层次人才集聚的高地。目前,中央商务区一期工程(金融商务第一街区)共14幢楼宇正全面加快建设,二期工程也已全面完成拆迁,产业地块招商正积极洽谈之中。今后三年太湖新城中央商务区建设和招商的实施计划是:
  2010年:全面加快太湖新城中央商务区(金融街)开发建设(表九)。太湖新城中央商务区一期工程(金融商务第一街区)完成B1地块A楼建设主体并部分装修,完成B1地块B楼国联集团总部大楼的建设,完成B2地块北京国投、香港昌兴、无锡报业大厦及中堂置业,B3地块农业银行、锡州农商行、北京汇宸、三房巷,B4地块浙江嘉业等10家单位的地下室及部分主体建设;二期工程加快与境内外跨国公司的入驻谈判,争取明年初开工建设;三期完成规划、设计的准备工作和招商项目的启动工作。
  2011年:太湖新城中央商务区一期工程(金融商务第一街区)11月完成B2地块建设并投入使用,12月底完成B3、B4地块建设并投入使用,确保一期工程全面建成;二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并完成地下室和部分结构主体;启动建设三期,切实做好市级金融机构入驻的落实工作。计划引进跨国企业区域性总部、国内大企业大集团总部20-30家参与建设或意向入驻二期、三期工程。完成部分供电杆线入地和迁入共同管沟。
  2012年:基本完成太湖新城中央商务区二期工程项目结构主体和装修,部分楼宇投入运行;加快力度推进三期和四期建设启动和招商工作;做好五期工程规划和土地生地变熟地的各项准备工作,并适时启动建设。完成一期工程所有14幢楼招商入驻工作,确保每幢楼不少于1家银行分支机构或金融保险企业入驻营业,引入50家以上的金融、保险、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等企业入驻办公,建成面积企业入驻率80%以上。基本完成各类高压线入地和迁入共同管沟。
  (六)突出转型发展重点,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无锡建设高科技产业城,太湖新城肩负重任,今后三年是重点关键时期。要结合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通过加强招商引智、加快载体建设、优化服务环境等多措并举,全面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步伐,使太湖新城成为无锡转型发展的示范区和增长极。东区太科园要重点打造以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生命科技和生物医药、微纳技术为核心的高端产业体系;西区山水城要借助大学城优势,形成以软件研发、服务外包、数码动漫、教育培训等为特色的政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区。中区太湖城在大力发展以金融商务和总部经济为主的现代高端服务业的同时,要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大力引进发展以物联网产业为主导的新兴产业,并积极引导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提升。实施计划:
  2010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启航大厦18层研发楼的装修,年底企业入驻率达到100%;三季度全面完成物联网信息大厦(华发大厦)配套服务设施和展厅装修;年内启动区开工建设“三创”载体30万平方米以上,启动实施高浪路传感信息中心段研发楼宇“高层走廊”建设,新引进传感类研发或产业型企业20家以上。
  2011-2012年:太湖新城中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600亩150万平方米研发及配套载体建设全面启动开工;引进一批重点领域的物联网产业化发展项目和企业;完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及争取两块以上国家级授牌;初步形成以物联网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高科技产业园。
  (七)突出以人为本理念,加快完善宜居配套服务。
  按照做优规划设计、体现生态理念和国际水准的要求,加快功能性项目建设和高品质住宅建设开发,完善区域社会事业配套服务功能,努力营造和谐宜人的环境,把太湖新城打造成为宜居城的样板和标杆。目前,深圳海岸城市综合体项目正加快建设,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已启动,新城区域“东西贯通、南北畅通”的路网体系已经形成,市民中心、会展中心一期、大剧院、学校和文化宫等一批功能性项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华润国际社区、万科魅力之城、融科玖玖城、尚锦城、观山名筑、绿城等多家楼盘已开工建设并部分入住,并完成市巡警支队、车管所及交通指挥中心、军分区、武警支队等建设。要全面加强新城建设管理,并按照考虑平衡、封闭运作的原则,适时启动华庄、太湖街道等老镇区改造提升。
  2010年:加快实施文化教育设施和其他功能性项目建设(表七、表十)。完成市民中心、会展中心一期、大剧院主体结构,启动建设文化宫,博览中心二期及博览中心酒店年内完成地下室和部分主体结构,启动金桥小学、外国语学校和2所公办学校、国际学校和垃圾中转站建设;启动市国地税综合大楼、公安技术业务用房及各市属机构的开工准备;进一步加快华润国际社区、万科魅力之城、融创天鹅湖、融科玖玖城、尚锦城、观山名筑、绿城等楼盘的住宅建设;启动生态城示范区生态住宅建设;结合住宅小区开发,启动实施睦邻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启动实施周新等老街改造;适时推出经营性住宅地块1000亩。
  2011年:进一步加快功能性项目建设步伐(表七、表十一)。完成大剧院结构主体建设和部分装修,完成文化宫主体和部分装修,海岸城综合体、博览中心二期主体和博览中心酒店建成投用,金桥小学、1所公办小学建成投用,完成国际医院的引进,垃圾中转站投入使用,启动中央商务区二期工程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华润国际社区、万科魅力之城、融创天鹅湖、融科玖玖城等楼盘建设,启动60号、67号盛高-新都房产地块的开发建设,完成生态城住宅启动区的主体结构;适时推出经营性住宅地块1000亩。
  2012年:完成大剧院、文化宫的建设并投入运行;完成市国地税综合大楼、公安技术业务用房及各市属机构的建设。基本完成尚锦城、观山名筑、绿城等住宅建设,完成部分60号、67号盛高-新都房产地块的开发建设的住宅和商业设施,生态城启动区楼盘交付入住;启动实施华庄和太湖街道老镇区改造提升;结合住宅开发和商务楼宇建设,进一步完善太湖新城范围内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适时推出经营性住宅地块1000亩。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既定目标计划,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太湖新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和东、中、西三区管委会联手共推,充分发挥指挥部、管委会、街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司其职又全力配合,各有侧重又增强合力,确保太湖新城各片区拆迁、建设、招商工作统一有序快速推进。
  (二)加强融资力度。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两只手”作用,采取BT、合资合作等多种筹资方式,实行公司化、企业化运作,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多元化吸引资金投入,加快构建融银行、金融机构、社会资金等于一体的投融资平台,整合各方力量加快推动太湖新城开发建设。
  (三)加强建设保障。进一步强化拆迁安置推进机制,确保全面拆平、不留尾巴、尽快交地,为保障项目建设奠定基础条件。超前完成拆迁安置的优化项目审批服务,确保项目前期手续顺利推进,统筹考虑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争取落实等各项保障。
  (四)加强政策扶持。结合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传感信息产业,以及围绕金融商务、总部经济、文化创意、中介服务等各类现代服务业企业的引进,研究完善和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吸引各类企业,特别是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和区域性总部、分支机构入驻发展。
  (五)加强队伍建设。通过招聘、引进等多种方式,按照太湖新城建设要求,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规划、建设、招商专业队伍。认真学习借鉴和不断吸取国内外先发城市同类项目的有益经验,注重借智借力,聘请国内外知名团队参与设计建设和招商,全面提升太湖新城建设水平。

  附件:1.中瑞低碳生态城2010-2012年建设实施计划。
  2.太湖新城项目建设计划表

  附件1:
  中瑞低碳生态城2010-2012年建设实施计划

  太湖新城是无锡“四城”建设和转型发展的主阵地,其中生态城建设是首要目标。为突出生态标杆目标,加快推进生态示范项目建设,特制订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和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无锡城市转型发展契机,实施“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战略,创新生态技术,加快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明,努力把中瑞低碳生态城建成生态城市的样板和标杆。
  二、总体目标
  采用当前世界最新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最优的生态城市建设标准、最先进的生态建设技术、最科学的生态城市管理模式,通过3至5年努力,将中瑞低碳生态城打造成中国一流、世界有影响力的低碳生态精品工程和示范工程。
  三、实施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注重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满足人们对生活、工作、休闲的需求。
  (二)坚持生态优先。确定以生态建设为重点的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构建协调发展的生态综合指标体系,从规划、设计、建设到管理,从技术方案选择到材料使用,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大力倡导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坚持协调发展。低碳生态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长远发展,结合无锡实际,根据不同阶段,采取切实可行措施,节约发展、安全发展、生态发展,努力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经济、社会、生态共赢。
  (四)坚持一流标准。通过与国内、国际的合作,在规划设计、技术应用、生态建设、城市管理等方面,借鉴国内外先进生态城市建设理念和成功经验,按照“七个可持续”标准,高标准建设一流领先的中瑞低碳生态城。
  (五)坚持体现特色。在全面达到生态建设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无锡特点,在生态产业、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等四大重点领域体现活力无锡、富裕无锡、绿色无锡和文化无锡的特色。
  四、建设内容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