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优质高效的种养殖业为重点,打造鄂东地区特色优势明显的现代农业基地。按照“种植业建板块、畜牧业建小区、水产业建片带”的思路,重点建设蔬菜、畜牧、水产、林特等四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苎麻、油茶、黑芝麻、螃蟹、生猪、家禽等六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特色农业。大力推进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稳定60万亩优质稻和50万亩双低油菜种植面积,引进推广水稻、小麦、油菜、玉米等优良品种,提高粮油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蔬菜产业,重点建设军垦农场、沿江乡镇连片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优特蔬菜基地,鼓励发展西南山区蔬菜基地。大力发展林特产业,重点发展花卉苗木、油茶、苎麻等林特产品,力争建成20万亩花卉苗木基地、30万亩优质油茶基地。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养殖业,重点在大冶市陈贵、茗山、灵乡、保安、还地桥和阳新县白沙、浮屠、大王、富池、陶港等乡镇建设一批标准化生猪、家禽、水产养殖示范区,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到2015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花卉苗木基地发展到20万亩,油茶基地发展到3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形成年出栏生猪150万头、出笼家禽5000万只、水产品产量20万吨的生产能力。
(四)以现代物流业、商贸流通业和文化旅游业为重点,建设鄂东赣北皖南的商贸物流中心。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在拉动经济增长和吸纳就业等方面的作用,调整服务业内部结构、拓展服务产业功能、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商贸流通业和文化旅游业,逐步将黄石市建设成为鄂东赣北皖南商贸物流中心和武汉城市圈休闲度假胜地。
--现代物流业。依托我市交通区位和工业发展优势,完善铁路、公路、水路“三位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改造提升本地物流企业,引导企业内部物流发展成为独立的专业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重点发展第三方物流,把黄石打造成全国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重要的港口基地。以物流节点建设为抓手,加快完善棋盘洲、罗桥、花湖等3个综合性物流园,打造黄金山、西塞山、铁山、大冶城北、陈贵、阳新兴国和富池等7个物流中心。强化生产物流,增强大宗商品、散杂货物、特种货物、直接配送等4大物流服务功能。培育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构筑液体化工品、集装箱、粮食、机电产品、冶金产品、建材产品、日用消费品、纺织服装产品等8大物流供应链体系,为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提供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
--商贸流通业。按照发展“大商贸、大流通”的要求,以发展中心商贸区、特色商业街、高档酒店、各类专业市场等为重点,构建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基础完备、功能完善的大商贸流通体系,努力提高我市的商贸流通业态水平。积极发展现代批发市场,集中力量发展培育一批特色鲜明、集散功能强,辐射鄂东、连通全国的大型现代化批发市场。大力完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扎实推进“家电下乡”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一步拉动农村市场消费。
--文化旅游业。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目标,充分挖掘矿冶文化和山水资源的优势,重点发展矿冶文化旅游、工业体验旅游、红色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积极打造铜绿山-国家矿山公园-华新-冶钢-胡家湾煤矿等工矿遗址遗迹的经典景区;将东方山、西塞山、阳新仙岛湖、大冶保安湖等风景区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宗教文化和生态休闲度假胜地;将阳新龙港、大冶南山头建设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到2015年,全市建成4A级以上旅游景区3个,3A级旅游景区3-4个;旅游业总收入突破75亿元,年均增长20%,占全市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左右。同时,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产业,培育文化服务中介,在文化产品、资源要素、产业和市场之间建立强有力的纽带。艺术品业重点发展孔雀石、青铜、布贴画、根雕、石雕等特色产品,建立专业性艺术品市场;新闻出版业以市新华书店和邮政局为龙头,发展区域性、现代化书刊物流企业集团,建成覆盖全市的图书报刊出售网络。扩大黄石广电和黄石日报传媒集团等媒体的影响力,把黄石广电建成区域性强势媒体,推进晚报跻身全国晚报五十强,打造东楚网成为鄂东南地区最大的门户网站;文化娱乐业重点以工人文化宫、工人电影院为龙头,打造集影视、演艺等为一体的文娱活动集聚区;艺术培训业大力发展规模化、专业化、企业化、社会化的艺术教育培训机构,形成开放型、多样化的艺术教育培训体系。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立足现有基础,结合产业优势、明确功能定位,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培育一批现代物流、商务、旅游休闲、金融、科技和信息等不同类型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构建全市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布局框架,使服务业集聚区成为带动全市服务业投资和税收增长的集中区,形成业态集聚、生态协调、具有特色和较强影响力的产业功能区。到2015年,创建省级服务业示范区一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2个,全市集聚区实现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
四、大园区建设
加快实施“大园区”发展战略,统筹推进黄金山工业园区、大冶城西北工业园、阳新城北工业园、沿江经济带等“三园一带”开发建设,积极推进各类园区协调发展,建立支撑黄石未来发展的“大园区”体系。到2015年,实现各类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群总产值达到5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88亿元。
(一)“三园一带”产业布局
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围绕“发展大产业、打造大园区、建设大城市”的目标,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发展理念,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主导、先进制造业支撑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关联体系,并与现代城市发展和黄石市“两型社会”建设相适应的产业空间布局体系,把“三园一带”打造成鄂东赣北皖南的物流节点、湖北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黄石未来发展的增长极。
1.“三园”产业布局
工业布局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主线,按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跨越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要求,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黄金山工业园围绕打造低碳工业园,重点布局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推进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接续替代产业基地的建设。大冶城西北工业园重点建设精密铸造件、高端铜基新材料、环保装备和功能饮品4大产业基地。阳新城北工业园布局机械加工、农产品加工等项目,引导县城周边的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大力发展与工业园区制造业相对接的生产性服务产业如现代物流产业,实行研发、生产、会展、销售一体化科技服务,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相推动,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