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石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2009-2015)》的通知


  2.沿江经济带产业布局

  沿江经济带以黄石港工业园、西塞山工业园、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阳新富池工业园区等园区为主轴,上游统筹规划发展“两桥”地域和后河堤区域,着力建设现代物流中心;中心城区段主要是加快实施码头外迁整治、江滩美化工程,构筑城市滨江景观带,促进城市秀美宜居;下游重点是以西塞山工业园和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为依托,规划建设长江西塞山段和阳新段各3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建设。在西塞山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特种钢延伸加工、电力能源基地、重工业聚集地、化工机械制造、仓储物流;在黄石港工业园建设新材料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机械制造、新材料、农副产品深加工、纺织服装、生物制药等项目;在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建设新港区和综合物流中心;在阳新富池工业园重点发展建材、化工、医药和纺织等产业。

  (二)大园区发展重点

  1.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从比较优势、产业特色、发展潜力和战略意义出发,筛选具有现实优势和发展潜力的行业进行重点扶持,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名优产品和重大项目,培育壮大拥有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综合配套能力,推进产业的全面优化升级。一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是发展一批具有先导作用和比较优势的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和新能源等产业,抢占产业制高点。二是继续壮大钢铁、水泥、有色等支柱产业,进一步增强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三是大力提升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农产品深加工等新兴产业,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推动产业向信息化、环保化方向发展。四是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重点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会展等新兴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2.推进产业融合集聚。遵循区域产业发展规律,加快三次产业融合协调发展,形成和完善跨工业园区的产业链和价值链,突出各工业园区的主导产业和发展重点,构建合理的产业发展梯度,建立合作分工、统筹兼顾的产业体系。一是促进三次产业的融合协调发展,强化三次产业链中各产业相互融合,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三次产业的融合互动,形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鼓励各类工业园区重点围绕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突破行政区划的障碍,解决产业链(集群)薄弱环节,实现差异发展。二是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完善园区集聚功能,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与信息服务三大要素,增强园区对产业集聚发展的吸引力和服务能力。优化政策环境,使“三园一带”成为成本较低、空间广阔、环境优美的产业发展区域,引导产业向特色强、集约水平高、集聚效应大的园区集中。

  五、大城市建设

  按照“南向对接,东向开拓,环湖开发,沿江发展”的总体思路,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培育以团城山、大冶为核心,以各城区及黄金山组团为网络的“双核网络式”城市空间结构。结合环磁湖开发,提升团城山区域服务功能,辐射带动城市北部相关组团的发展。推进黄石城区向南与大冶实现有机对接,充分发挥大冶城区对阳新县和黄金山新区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双核”间的联系,建设大容量公交系统,加快城市南北融合,打造区域快速交通走廊。同时,以长江沿线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轴,通过T型骨架与各城区组团和黄金山新区形成网络状联系,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打造湖北长江经济带的东部支点、鄂东的门户城市。

  (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大广高速、杭瑞高速、沪蓉高速、106国道及武九铁路等综合交通优势,形成以水路、公路、铁路为主体,衔接紧密、布局合理、辐射周边、畅达全国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鄂东赣北皖南的综合交通枢纽。到2015年,基本建成一纵四横高速骨架网、两纵三横国省道干线公路网,进一步加密农村公路网,建立公水联运、铁水联运、江海直达航运网络,形成以内河江海航运、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快速铁路为骨架的综合交通网络,实现黄石综合交通与经济社会发展由“基本缓解”向“总体适应”跨越。

  1.港口及航道建设

  (1)港口建设。按照“以港兴城、以城促港、港城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凸显黄石市在长江经济带港口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城区内的散货码头逐步搬迁,重点建设棋盘洲新港区,把棋盘洲新港区建成为以散货为主,集杂件、集装、滚装、换装、联动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港口物流园区。到2015年,使棋盘洲港区的泊位总数达12个。

  (2)航道建设。加强长江、富河、大冶湖、保安湖等“一江一河两湖”等主要航道建设,形成干支相连、通江达海的高等级航道体系。合理分配岸线资源,保护水运环境,加大富水、大冶湖、保安湖航道疏浚力度,使之常年可通航300吨级船舶;加快推进四顾闸等一批涵闸改造,建成三条五级以上航道;大力推进长江航道黄石段的整治,提高通行能力,到2015年,长江航道黄石至武汉、南京段常年通行8000吨级海船。

  2.公路网建设

  (1)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黄石市融入武汉城市圈交通一体化进程,提升主要通道(至武汉)的交通容量,强化黄石市在全国公路交通中的枢纽地位,到2020年形成“三纵五横一环”高等级骨架公路网络结构。新建大广高速、麻城至阳新(枫林)一级公路、大冶(汪仁)至阳新一级公路,形成三条纵向交通干道。在沪渝高速的基础上,新建杭瑞高速、黄石(棋盘洲)至咸宁高速公路、黄石(棋盘洲)至武汉一级公路、武汉至阳新(富池)一级公路,形成五条横向交通干道。由沪渝高速、大广高速及黄(石)咸(宁)高速构成环绕黄石-大冶城区的高速公路外环。在北部黄石长江大桥、鄂东长江大桥过江通道基础上,新建南部过江通道--棋盘洲长江大桥。

  (2)省县乡公路建设。进一步调整完善区域内国省道干线公路网络,提高公路等级标准,构建与高等级骨架公路网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区域干线公路网,形成“三纵两横一环”干线网。提高省道、县道的等级标准,加强市域西部地区公路网建设,将106(316)国道提高到一级公路标准。国、省道基本实现高等级化,县、乡道基本实现等级化,其中一、二级城镇通一级公路,中心镇通二级公路,一般镇通三级公路,增强黄石作为鄂东地区的公路交通枢纽的辐射作用。

  3.铁路网建设

  按照“布局合理、点线配套、运能扩充、运行提速”的要求,加快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以及重点线路的扩能改造,建设武汉市与黄石市之间的城际轨道交通网。加快武九线扩能改造步伐,建设武九铁路复线,实现全线电气化,提高运输能力。建设大(冶)咸(宁)铁路,对铁灵线进行升级改造,新建灵乡至咸宁铁路。规划阳新火车站为二级站,在棋盘洲港区建设铁路、水路联运中心;在铁山建设公路、铁路联运中心。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