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突破:力争在贸易环境便利化、贸易功能多元化、贸易服务专业化等三个方面实现突破。
四个目标:到“十二五”期末,国际贸易示范区进口额占整个示范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0%;国际贸易示范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市比重从2009年的15%提高到25%,把国际贸易示范区打造成为宁波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改革创新先导区、现代国际贸易总部基地、面向长三角和亚太地区两个扇面的贸易物流节点、具有自由贸易区功能的国际贸易特区。
三、重点任务
(七)优化口岸监管模式,推进贸易环境便利化。
优化通关模式。在确保有效监管的前提下,不断优化通关模式,进一步优化海关通关监管作业模式,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和风险管理,推动、培育社会化预归类咨询服务机构,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维持正常的进出口秩序,为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优化通检模式。进一步简化报检环节和手续,大力推广“无纸化”报检和“一站式”监管服务;优化进口货物监管流程,实施“无货申报、分类堆放、前置处理、集中查验、口岸验放、目的地检验”的进口货物集装箱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实现“一次报检、一次检验检疫、一次放行”;推行出口商品直通放行制度,实行“预检验”和“进区备案、出区核销”等便利措施,实现检验检疫贸易便利化。
优化外汇管理方式。完善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管理政策,发挥保税监管区域特殊区域优势;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实现区内与境外保税货物海关进出境备案清单上网共享,以此简化企业对外付汇手续;适时开展新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支持企业对外贸易发展。
(八)拓展国际贸易产业链,推进贸易功能多元化。
完善国际贸易产业链。货物贸易重点开展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贸易、进口分拨等业务,建设以国际采购配送与进口分拨配送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基地。服务贸易积极推进研发、维修、测试、租赁、国际会展等增值业务,延伸金融、保险、税务、物流、信息等配套服务,大力引进各类贸易中介机构,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推进贸易功能多元化。探索离岸贸易运作试点,促进国际贸易多元化。进一步扩大期货交割业务和交割品种,推进期货保税交割业务试点。探索融资租赁业务运作,研究融资租赁配套政策。
拓展口岸功能。在深化现有区港联动基础上,全面推进国际贸易示范区与北仑港四期、五期集装箱码头,与大榭、梅山港区以及栎社国际机场之间的联动,实现进出口货物直通放行。重点拓展宁波保税区的进口功能,侧重发展进口贸易,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品的进口大市场,实现错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