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青岛市农委关于印发《二0一0年小麦秋种技术意见》的通知

  二、提高整地质量,打好播种基础
  (一)重点搞好玉米秸杆还田
  玉米、小麦、花生两年三作是我市一项主要的耕作模式,其中小麦、玉米一年两收面积大,倒茬间隔时间短,加之缺少水分、秸秆碳氮比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秸秆不易腐烂,所以秸秆还田常因翻压量过大,土壤水分不适,施氮肥不够,翻压质量不好等原因,出现妨碍耕作,影响出苗,烧苗,病虫害增加等现象,有的甚至造成减产。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我市玉米秸杆还田的面积越来越大,因此今年秋种要重点搞好玉米秸杆还田,打好播种基础。目前一般采用直接粉碎翻压还田。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提高玉米秸秆粉碎质量,尽量将玉米秸秆粉碎的细一些,一般可用玉米秸秆还田机打两遍,秸秆长度低于10厘米,最好在5~7厘米。二是调控土壤湿度,合适的土壤水分含量是影响秸秆分解的重要因素,无论是通过耕翻还是旋耕掩埋玉米秸秆,均应在还田后灌水造墒,也可在小麦播种后立即浇蒙头水,墒情适宜时搂划破土,这样即可保证秸秆吸水腐烂,又可沉实土壤,有利于小麦出苗整齐,生长健壮。如果土壤墒情较好不需要浇水造墒,要将粉碎的玉米秸秆耕翻或旋耕之后,用镇压器多遍镇压,小麦播种后再镇压,才能保证小麦出苗后根系正常生长,提高抗旱能力。三是适量增施氮肥,微生物在分解作物秸秆时,需要吸收一定量的氮素营养,所以秸秆还田时一定要补充氮素,以加快秸秆腐烂。四是尽量保证秸秆翻压深度,玉米秸秆粉碎翻压还田,一般要求翻压深度20~25厘米;如果旋耕还田,要旋耕翻压两遍,并且要控制还田秸秆的数量,确保秸秆翻压还田质量。
  (二)整地、造墒、作畦
  耕作整地总的原则是以耕翻或旋耕为基础,并与耙、耢、压、起垄、开沟、作畦等作业相结合,正确掌握宜耕、宜耙等作业时机,减少耕作费用和能源消耗,做到合理耕作,保证作业质量。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深耕与旋耕相结合。对采用秸秆还田的高产田,尤其是高产创建地块,要增加耕翻深度,深耕要达到25厘米左右,对于犁底层较浅的地块,耕深要逐年增加,打破犁底层。但大犁深耕工序复杂、耗费能源、土壤失墒严重,因此,对于一般地块,不必年年深耕,可结合旋耕、浅耕等整地技术,一般3年深耕一次。二是耕翻与耙耢、镇压相结合。耙耢可破碎土垡,抗旱保墒,因此,在机耕或旋耕后都应根据土壤墒情及时耙耢。近年来,我市旋耕面积逐年增加,旋耕后的麦田表层土壤疏松,如果不耙耢后再播种,会发生播种过深,形成深播弱苗,严重影响小麦分蘖的发生,造成穗数不足,降低产量。镇压有压实土壤、平整地面的作用,当耕层土壤过于疏松时,镇压可使耕层沉实,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保证播种深度一致,出苗整齐健壮。因此,耕翻后要及时耙耢、适时镇压。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